機構設置
-
管理部門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人事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技處(成果轉化處) 財務處 條件處
-
科研部門
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室 漁業資源與環境研究室 水產養殖與遺傳育種研究室 魚類病害研究室 水產營養與飼料研究室 水產品檢測與質量安全研究室 水產信息與標準研究室
-
掛靠機構
農業農村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淡水魚類種質檢驗測試中心 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上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武漢) 中國水產學會《淡水漁業》雜志社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淡水養殖分技委秘書處 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上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農業農村部中華鱘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魚類育種與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水產品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斑點叉尾鮰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武漢)
-
支撐部門
荊州基地 西南漁業研究中心 梁子湖基地 長江中上游漁業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水產品檢測與質量安全研究室
水產品檢測與質量安全研究室緊緊圍繞水產品質量安全這一國家重大需求,以淡水水產品為研究對象,重點開展水產種質鑒定、質量安全、營養品質等方面相關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1.水產品種質鑒定及評價技術研究:利用表型鑒定、染色體鑒定、分子生物學鑒定等技術手段開展魚類種質資源鑒定研究,為各級水產原良種場品種繁育、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針對水產新品種,開展其生長性能測試研究,為水產新品種的選育及評價鑒定提供科學評價手段。
2.水產品中獸藥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安全性評價及防控技術研究:(1)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檢測方法研究。利用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等,開發建立水產品中漁用藥物、農藥、環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殘留的確證性檢測方法;利用免疫親和、磁納米等方法,研究建立水產品等基質中重金屬、農藥、抗生素等的快速檢測方法。(2)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遷移轉化規律研究。利用現有的檢測方法,研究漁用藥物等有毒有害物質在養殖水體-魚體-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及在魚體中的代謝殘留規律及影響因素,并提出休藥期等防控技術策略。(3)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風險評估。利用風險評估算法模型等方法,結合國內外毒理學數據等,提出水產養殖中漁用藥物有毒有害物質最大容許用量等建議值,為水產品質量安全管控提出建議措施。(4)水產養殖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防控技術研究。采用化學催化氧化、微生物等多種方法,消除殘余抗生素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并形成污染物的削減控制技術體系,并指導漁業生產。
3.水產品營養品質評價與提升技術方法研究:研究建立以品種為主導,以生產區域、養殖模式及消費群體為輔助的水產品分級評價技術;開展水產品特征營養品質形成過程及調控機制研究;開展水產品特征營養組分的生物利用及功效評價研究;水產品加工產品的研發與拓展。
4.水產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采用現代加工提取技術,研究蝦蟹殼、魚皮等水產生物質資源制備甲殼素、高性能碳基材料等高值化產品的技術方法、工藝流程等。
創新平臺
依托研究室建設有“農業農村部淡水魚類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農村部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武漢)”“農業農村部名特優新營養品質鑒定機構(CAQS- PJ-0058)”“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水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武漢中心”“國家斑點叉尾鮰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武漢)”“鯉鯽魚類新品種生產性能測試中心”“綠色食品定點監測機構”“無公害農產品定點檢測機構”“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品質鑒定檢測機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鑒定機構”“全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科普示范基地”“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基地”等一批國家級、部級創新平臺。通過這些平臺,研究室在保證區域及國家淡水水產品質量安全、促進品牌建設、引導消費升級、服務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引領帶動和支撐保障作用。
人員條件
研究室現有固定工作人員20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17人,占85%;技術人員18人,占90%。研究室有建筑面積約3000m2,固定資產2400余萬元,配備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氨基酸分析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高分辨液質聯用儀、高分辨氣質聯用儀、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冷凍切片機、梯度 PCR 儀、熒光定量 PCR 儀、凝膠電泳儀、高速冷凍離心機等國內外較先進的儀器設備60多臺(套)。
近年成果
近年來,研究室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專題2項,研究室成員作為研究骨干承擔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子課題1項,承擔國家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子課題多項,在水產品質量安全污染控制及風險評估等研究領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學術論文 50 余篇,其中 SCI 源刊論文 10 篇;獲授權專利 13 項,其中發明專利 3 項;參與起草并發布行業標準 2項、地方標準 1 項;通過評價成果1項,獲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三等獎 1 項。
部分代表性論文有:
Jin-hua Gan, Zhi-Ting Xiong, Jin-Ping Li, Da-Qing Chen. Differential response to copper stress in the reproductive resources and allocation of metallophyte Kummerowia stipulacea.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3,89 : 204-211.
Jinhua Gan, Lei Lv, Qiang Wang, Jie Peng, Zhiting Xiong, Jinping Li, Li He.Multi-residu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ofluorine pesticides in fish tissu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od Chemistry, 2016,207:195-204.
Yahui Shui, Junpu Xie, Yong Zhou, Jinping Li, Jinhua Gan*.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38 MAPK and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under cadmium stress in red swamp 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i).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20: 137325.
Jinhua Gan, Huan Liu, Yahong Chen, Jie Peng, Ting Liu, Jianwu Chen, Li He. One step extraction followed by HPLC-ESI-MS/MS for multi-residue analysis of diacylhydrazine insecticides in water, sediment, and aquatic products.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21, 210, 111853.
Ting Liu , Li He , Jie Peng , Mingyi Chen , Lang Zhang , Jianwu Chen , Jinhua Gan*. Occurrence and dietary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of phthalate esters in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from Hubei, central China. Food control, 2022,133: 108618.
研究室負責人
主 任:甘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