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設置
-
管理部門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人事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技處(成果轉化處) 財務處 條件處
-
科研部門
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室 漁業資源與環境研究室 水產養殖與遺傳育種研究室 魚類病害研究室 水產營養與飼料研究室 水產品檢測與質量安全研究室 水產信息與標準研究室
-
支撐部門
荊州基地 西南漁業研究中心 梁子湖基地 長江中上游漁業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
掛靠機構
農業農村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淡水魚類種質檢驗測試中心 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上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武漢) 中國水產學會《淡水漁業》雜志社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淡水養殖分技委秘書處 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上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農業農村部中華鱘保育和增殖放流中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魚類育種與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水產品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斑點叉尾鮰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武漢) 國家農業科學重慶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上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上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前身為“農業部長江中上游漁業資源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于2005年通過農業部正式命名,2010年更名為“農業部長江中上游漁業資源環境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2018年更為現名,依托于長江水產研究所建設。2012年底獲得農業部批復,在重慶市北碚區征地20.6畝新建綜合用房及配套設施。2015年6月,實驗站及配套建設項目通過工程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
實驗站功能定位是通過長期的觀測和研究,分析引起長江上游水域生態環境變化的因素,研究水域生態環境受影響的性質和程度。并依據這些研究成果,提出合理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護長江中上游水域的資源與環境,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發揮實驗站公共服務功能,搭建公共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數據共享與研究的能力,為有關業務部門解決應用問題提供有效支撐。實驗站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以“建成我國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領域內具有高水平創新中心和優秀人才培養基地,成為國內先進學術交流中心,為繁榮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做出貢獻”為宗旨。
實驗站以長江中上游漁業水域資源環境及其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主要設置5個研究方向:(1)淡水水生生物資源調查與評估;(2)魚類資源增殖與恢復;(3)水域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4)水生態環境保護;(5)水生態毒理。
實驗站設有漁業資源實驗室、水環境綜合分析實驗室、生態水文實驗室、水生生物分析實驗室等8個實驗室,共有固定人員21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13人,其中博士12人,碩士6人,學士3人。
截止目前,實驗站共獲得各項獎勵11項,其中省部獎3項,共發表研究論文51篇(其中SCI18篇),發表專著3部;共培養碩士研究生逾60名,博士研究生接近20名。
站 長:陳大慶(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