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任重道遠的責任
現狀
走進宜賓市水產漁政局局長陳永勝的辦公室,隨處可見與漁業相關的書籍和文件。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實踐指南》……對漁業資源了解的越多,陳永勝就越覺得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中國近海漁業資源在20世紀60年代末進入全面開發利用期,因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的數量持續大量增加,過度捕撈并超過資源再生能力,漁業生物資源量急劇降低,一些傳統漁業種類甚至消失,生物多樣性降低,影響到漁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處于內陸的宜賓也有著一樣的困境,長期以來,漁民為了多捕魚,用拖網、小網目漁網的作業方式,一網打盡,“竭澤而漁”,使三江沿線的漁業資源受到影響。
雖然無法準確地統計出目前我市尚有多少種珍稀特有魚類,但我市漁業資源保護任重道遠卻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陳永勝為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自2003年我市在長江南溪段捕獲了一條白鱘后,至今再沒發現過白鱘的蹤跡。而在以前的記錄上,我市金沙江段和長江段都是白鱘非常活躍的地方。
對峙
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坐擁三江的宜賓漁業資源保護面臨嚴峻的形勢?
在陳永勝看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非法電魚、毒魚、炸魚行為屢禁不止是重要原因之一。
陳永勝還記得3月25日在長江南溪段的執法情況,此時正值禁漁期,按理說漁船都應該停止作業的,但那天他們抓獲了兩只漁船正在非法捕撈。陳永勝跳到船艙里撈魚,發現這兩戶漁民均用了不合規的網具捕魚,捕獲到的魚都非常小,幾乎只能算是一條魚的童年,陳永勝和其他執法人員當即將這些小魚放歸了江河。
能抓到當事人當然最好,但執法過程中,仍然有少數不可控制的情況發生。“4月9日晚上9點半左右,我帶隊到三江口檢查禁漁期情況。我們發現了一只非法電魚船,并在其靠岸時從他的船上繳獲了一條1.2米長,重約40斤的河鯰,在我們先上岸準備為他做筆錄時,他趁我們不注意,翻到他的小船上,駕駛著小船逃跑了。”雖然懊惱,但陳永勝認為,在執法過程中,還是要顧及對方的人身安全,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因此,他并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在水上派出所報了案。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行動
正因為有種種非法捕魚行為的存在,近年來,我市在保護珍稀特有魚類上的力度年年增加。
“我們首先重點做的就是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違法活動。”陳永勝告訴記者,為了加大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力度,市政府2015年頒布了《關于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違法活動的通告》,出臺了《宜賓市專項整治電魚、毒魚、炸魚違法活動工作方案》,對宜賓市轄區內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以保護全市天然水域漁業資源及其生態環境。專項行動采取錯時、不定期巡查的方法巡江檢查,嚴厲打擊了破壞保護區的違法行為。
其次,我市還嚴查水下涉漁工程違法行為。“通過廣泛的法律法規宣傳和加大保護區執法力度,工程業主單位提高了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認識,現在工程業主單位都能主動向保護區管理部門依法申辦有關漁業環境影響的專項評價手續,由過去被動辦理變為主動申報。”陳永勝一一盤點,2014年,我市重點檢查的保護區江段涉漁影響工程就有南溪區紅光碼頭(宜賓港羅龍作業區);宜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搬遷;江安港區陽春壩碼頭;宜賓縣安邊鎮金沙江防洪護岸綜合整治工程;四川天竹公司年產9.5萬噸竹纖維漿粕搬遷升級計改項目;鎖江石岷江防洪護岸工程;長江黃桷坪防洪護岸工程;長江瞌睡壩防洪護岸工程和長江李莊防洪護岸工程,這些工程都已按照要求辦理了漁評手續。
同時,為保護我市水生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我市還開展了保護區范圍內采砂活動的檢查工作,以打擊非法采砂行為,規范保護區管理。“我們在執法檢查中嚴格執行有關水生生物保護法律法規,依法行政,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徇私情。”陳永勝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水產漁政部門還積極爭取環保、航道、海事、公安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建立日常協調聯動機制,取得較好的效果。
尷尬
盡管有強硬的政策,有力的措施,然而,市水產漁政局在執法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力不從心的時候。
“從人員上來說,宜賓市水產漁政局只有9個人,其中有2名女性,我們的平均年齡為52歲,對于長期都需要在外面執法檢查的崗位來說,這樣的人員結構確實有些吃力。”陳永勝為記者算了算,每年有九個月屬于非禁漁期,在非禁漁期里,漁政人員出去執法的頻率為每周1次,而在每年2月—4月的三個月禁漁期內,漁政人員執法的頻率甚至會達到每周4、5次,執法任務十分繁重。同時,由于捕魚人員常常會選擇漁政部門工作人員下班后進行非法捕魚,因此,漁政執法人員不得不在白天忙完日常事務后,下班后再去進行執法巡查,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同時,我市江河面積廣闊,支流縱橫,違法捕撈漁船很多時候都隱藏在便于躲避、交通不便的支流中,在執法人員、船舶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做到時時監控,對有效、有力打擊非法電魚、毒魚、炸魚等行為還無法保證全面打擊。“近幾年,違法捕魚者的反偵察能力明顯增強,很多時候,執法人員剛一出動快艇,就收到非法電魚船已經開始逃跑的信息,待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后,非法人員已經逃之夭夭。”面對這樣的情況,陳永勝表示很無奈,“以前行之有效的執法方式現在已經寸步難行。”
記者在同市水產漁政局的工作人員交談時得知,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如何保證漁政執法隊伍的專業性。“目前,很多區縣都在進行水產漁政機構改革,在職能移交過程中,以往有些精于水產漁政的同志由于種種原因沒能繼續從事這個工作,而新接手水產漁政工作的人員又是以前沒涉及過此項業務的,因此,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培養一些熟悉執法業務的漁政人員。”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體制變更帶來的不僅是專業人員的流失,更是漁政執法的空缺。”
●記者手記:
我們這里還有魚
在采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我跟隨市水產漁政局的人員去了增殖放流的現場,也參與了他們的執法檢查,無一例外,他們的工作開始時間都早于多數行業。
我常常在想,什么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是繁華的商業,還是誘人的美食,又或是舒適的溫度?在跟隨他們外出的那幾天,我突然明白,那些官方的數據,只能作為參考,不必費心去考察這座城市的綠化面積、空氣潔凈程度,也不必熟知這座城市的零零碎碎,只需要去平緩流淌的江邊,看看那些在江水中充滿善意的魚兒,你就會了解這座城市的溫暖與柔軟。
而這樣的溫暖與柔軟,正是有了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才得以一直延續,與摩天大樓無關,與繁華生活無關,關愛自己更關愛自然生態的城市,才是一座宜居的好城市。
還好我們這里還有魚。(來源:宜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