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動態
濮存昕就提出的“保護江豚”等提案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
作者:來源:辦公室 發布日期:2013-03-07 00:00字體大小:【大】【中】【小】
全國政協委員、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形象大使濮存昕,在今年政協會上的提案是有關保護長江江豚的,他深知這個關乎長江生態大問題的提案推動起來難度相當大,但他說這個聲音必須得有。
從“保護江豚”到“保護長江”
新京報:今年你的提案是有關“保護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的,能介紹一下具體內容嗎?
濮存昕:環保話題可能是今年兩會比較受關注的話題。我這個提案不僅是說江豚,還關乎長江生態環境。以江豚為代表的長江水系的漁業資源,是長江生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可如今它們的生存卻因為長江的過度開發,造成食物鏈斷裂,生存空間變小,甚至面臨滅絕。
我的提案里有準確的數據統計,2003年白鰭豚已經徹底滅絕了,和白鰭豚一樣,屬于珍貴哺乳動物的江豚在2002年最后一次普查時,顯示已不足1000頭。有關部門統計,20年前江豚是4000多頭,20年減少了75%。還有長江三鮮,我們都知道長江三鮮有鰣魚、刀魚和河豚,可目前也沒有野生狀態的,都是圍養的。
長江生態在衰退,對人類的滋養也發生了變化,包括長江水變得不可飲用了。所以我這次的提案是從民間人士的角度,來呼吁大家關注江豚、進而關注長江生態。如果沒有這個聲音,這個物種會在5年內基本消失。
新京報:你覺得推動這個提案的難度大嗎?
濮存昕:很大,因為人為造成的水系破壞十分嚴重。比如長江中下游一帶,3萬多家沿江企業有1/3是化工企業,工業廢水處理基本都沒達標,城市廢水處理也沒有完全達標。還有江底,特別是湖泊的出口處過度挖沙,使得水流、河床變形,造成防洪隱患。雖然環保部門注意到這些了,可是從宏觀調控上,對地方規劃和監管力度達不到。
新京報:你覺得長江的過度開發該如何治理?
濮存昕:各部委的協調機制都不夠,船舶、水利工程建設、土地等一系列事情都分好幾個部門管理,造成權力分散。
像長江保護的問題,地方阻力特別大,甚至有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屬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沙一個行業占地區GDP將近一半。這種情況下,你怎么限制挖沙呢?所以要做這個事,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國家層面重視環保,能否畫紅線停止長江的再開發?還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一規劃長江的開發以及岸線的利用。(來源:中國漁業政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