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2013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警示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一些珍稀、特有魚類瀕臨滅絕,金沙江干流魚類資源瀕臨崩潰。更有專家和相關組織稱,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這無疑給這條中華大動脈發出了“病危通知書”。(10月20日《燕趙都市報》)
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機構的長期監測數據表明,長江中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魚苗出生量急劇下降,由上世紀50年代的300多億尾降為目前的不足1億尾。小小的數據帶來的能否是大大的驚慌?事實上也有驚慌,長江流域的漁民都在驚慌,因為他們打魚已經不再容易。這樣的數據猶如醫院的診斷書,但是,長江的病危通知書又該發給誰呢?誰才是長江的家人?
長江的“病危通知書”要發給有關部門。對于長江流域,有著眾多管理單位,這些管理單位牽涉的責任不一,各管一方。比如漁業,比如排放,比如生態,想必很多部門都有責任。正是監管部門沒有“常回家看看”,才讓母親長江出了問題。環保、工業、漁業等等部門都是長江的家人,這個通知書他們理應接收。
長江的“病危通知書”要發給萬千漁民。據央視報道,眼下漁民捕撈作業都在使用“絕戶網”,這樣的網抓住的不僅僅是魚爸爸、魚媽媽,還有幼小的魚妹妹、魚弟弟,甚至是魚胎兒。這樣的靠水吃水,最終會靠水無水可吃,到時候,漁民損害的還是自己。
長江的“病危通知書”要發給沿線城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恒古不變的真理。但是,這樣的真理在新時期也需要改變。在古時候,山里人家以打獵為生,但是眼下山里人家并不再扛著一把獵槍生活,他們已經有了更好的生存方式。靠山的不吃山了,靠水的能否不吃水呢?我想這個完全也有可能,漁民上岸應該擺上日程。只要政府愿意擔當,多給漁民找些更好的謀生手段,就是對長江母親的最好拯救。
長江的“病危通知書”要發給饞嘴吃貨。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話說的多好。而我們的吃貨們又是怎么吃的呢?是什么珍稀就吃什么,什么滅絕就吃什么。就拿娃娃魚來說吧,越是不讓吃,反而地下交易越猖狂。水產品是大自然的饋贈,不是不可以吃,而是要虔誠的吃,不浪費的吃,不能什么都敢吃,什么都不放過。
長江的“病危通知書”要發給排污企業。長江生態的惡化不僅僅是捕撈的問題,還有污染的問題。這個污染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有長江流域沿線的工業企業,最不可忽視的則是沿線城市的生活污水排放,盡管有的地方在排放的時候做了處理,但是處理的效果并不明顯。對這些工業污染企業、污水凈化企業需要加強管理。他們也應該為長江母親做些事情。
我們的長江母親終于被我們這些不肖子孫給折磨的體無完膚了。面對這樣的“病危通知書”,我們是不是都應該為養育了我們的長江母親做點事情呢?希望我們都能流淚,都能伸出溫暖的手把母親拉出鬼門關,我們離不開長江母親!(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