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訊 昨日12時,一頭長約1.5米的江豚,被救護人員輕輕放入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
剛游走10米,她又回頭游向3名救護人員的腳邊,依依不舍。
救護人員抱著她,再次輕輕地將她送入清清水中。
兩個月前,這頭母豚與女兒一起,在長江監利觀音洲水道窯咀水域尋食時,被漁網纏住動彈不得,幼小的女兒不幸嗆水死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救援人員聞訊,連夜趕到江邊搶救。
近兩個月來,救護人員花去10萬元全力救治,這頭被專家稱為嬌嬌的江豚終于闖過三道生死關,昨天被放歸自然。
長江天鵝洲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負責人張振華說,這是一次多方合作、科學系統救治江豚的成功范例。
受傷江豚媽媽痛失幼女
9月7日中午12時許,監利漁民曾令城駕船打魚,途經長江窯嘴水域時,發現一張漁網纏住了兩頭江豚,個頭較大的一頭不停掙扎。
48歲的曾令城知道江豚是瀕危物種,連忙撥打監利縣漁政局電話。“麻煩你先把他們救到船上,我們馬上趕過來。”監利縣漁政局工作人員一邊趕往現場,一邊向中科院水生所求援。
接到電話后,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郝玉江和獸醫趙慶中連夜趕往石首。
隨后趕到的漁政人員確定大小江豚是一對母女,而小豚因嗆水不幸死亡。“趕緊把母豚轉移至江邊一個相對安全的水坑中,防止母豚傷情加重。”下午5時左右,郝玉江與監利漁政人員通話。
當晚11時,郝玉江等專家趕到江邊,對母豚進行了簡單的消炎處理。他們初步判斷,這頭母豚約15歲(相當于人類五六十歲),小豚半歲左右,正在吃奶期。
鄂港專家聯手為她療傷
9月8日,救護人員發現,母豚尾鰭、胸鰭多處有創傷,部分皮膚脫落,大口大口喘氣。如不及時救治,就會感染死亡。
他們當即將母豚轉移至長江天鵝洲豚類保護區飼養網箱內,一天兩次給母豚抹止血止痛藥并服消炎藥。
4天后母豚外傷好轉,闖過了第一道生死關。但仍煩燥不安,不時用頭撞擊漁網。
9月13日,母豚已連續6天沒有主動進食,體重由當初的48公斤陡降至37公斤。再這樣下去,她會活活餓死。
曾飼養過白鱀豚淇淇的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趙慶中提出,“用胃鏡看看母豚胃里是什么情況,再作打算。”
胃鏡檢查表明,母豚嚴重胃出血。趙慶中便給母豚喂藥,但母豚將藥吐了出來。
9月16日起,救援人員連續給母豚打了2天針后,母豚胃出血得到控制,再闖一道生死關。
闖過兩道生死關,可母豚依然沒精神。進一步檢查發現,母豚乳房腫脹,患上了嚴重的乳腺炎。
郝玉江從事豚類救援多年,卻從未遇到這樣棘手的難題,遂決定向香港海洋公園求援。
該公園專家分析認為,處于哺乳期的母豚失去女兒,乳汁沉積引發乳腺炎,導致母豚仍面臨死亡威脅。專家建議,先將沉積變質的乳汁吸出,再進行治療。
救護人員于是將一個大號針管改裝成吸吮器,第一次吸出已變成綠色的積汁30毫升。
積汁隨后送到石首市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院方檢查發現,積汁中含有細菌,這是母豚病情惡化的根源。
打抗生素,堅持按摩母豚乳房,吸出變質乳汁。這一救治方案堅持了一個多星期,母豚乳腺炎得到了控制,肝功能好轉。
9月30日,母豚不僅開始吃人工喂食的小魚,還主動捕食活魚,救援人員長長舒了口氣。
昨被放入天鵝洲長江故道
11月5日,體檢結果表明,母豚外傷已愈,體重由37公斤增加到43公斤。“母豚身體恢復得很好,可以送她回家了。”郝玉江喜上心頭,給這頭母豚取名嬌嬌。昨天11時32分,救護人員輕輕將嬌嬌放在布袋中,然后乘快艇,來到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南岸。下水前,專家在嬌嬌的右腹部,安裝了一個電子信標。這只信標價值4萬元,可以追蹤記錄嬌嬌的活動軌跡。
12時,郝玉江和曾令誠等3名救護人員抬起嬌嬌,輕輕將她放入長江故道中。
“她現在恢復得很好,如能找到愛人,仍可再次當上媽媽,彌補痛失愛女的遺憾。”郝玉江說。(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