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11月7日訊 本報聯手世界自然基金會、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舉辦的“為江豚來奔跑”活動本月18日拉開帷幕,昨日,武漢大學等6所高校環保社團宣布加入“為江豚來奔跑”,發動高校學生加入拯救瀕危江豚的宣傳。
中科院水生所等單位2012年長江淡水豚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剩1040頭,種群年下降率約為14%,專家預計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該物種會在5-10年從長江消失。
為動員全流域民眾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拯救江豚,本報攜手兩大基金會共推“為江豚來奔跑”活動。11月18日,黃石江豚長跑隊將攜帶江豚象征物自宜昌沿江而下,途經荊州、岳陽、武漢、安慶、南京、上海等城市開展長跑接力,通過“講江豚、寫江豚、訪江豚”等系列活動進行宣傳,并呼吁相關部門出臺政策,緩解人類活動對江豚的威脅。
24日江豚長跑隊將來到武漢,與武漢本地企事業單位的業余長跑愛好者在漢口江灘長跑5公里,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
長江江豚的保護與武漢密切相關,中科院水生所、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都在武漢,目前唯一的人工飼養江豚群體也生活在武漢白鱀豚館。長江江豚的生存危機受到武漢大學等高校環保協會的關注。
昨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體育學院6校環保協會報名參加“為江豚來奔跑”活動,6校學生將在武漢光谷廣場和高校開展接力長跑,并以專家講座等形式宣傳保護江豚。
兩個月前被漁網纏得奄奄一息
江豚“嬌嬌”康復
回歸長江故道
昨日,一頭名叫“嬌嬌”的江豚經歷了60天的救治后,被放流入長江故道。它也由此成為我國首只野外救護時間最長、救護措施最復雜且順利康復的江豚。
9月7日,長江監利江段漁民發現2頭江豚被纏入廢棄的漁網。經中科院水生所確認,2頭江豚系母子,仔豚不足半歲,已無生命跡象,母豚遍體鱗傷。江豚媽媽被運輸至石首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急救護。
放流現場,記者發現“嬌嬌”似乎很有靈性,它擺動著尾鰭又游回救護人員腳下。和它兩個月朝夕相處的救護人員更是不舍它離去,放流前給它做了最后一次體檢,“嬌嬌”體重增了近3公斤。飼養員給“嬌嬌”喂了最后一餐:2公斤小魚。(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