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機構,在對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監測時發現,今年長江野生中華鱘產卵時間已推遲近一個月,被譽為“活化石”的中華鱘正遭遇“難產”危機。
葛洲壩(600068,股吧)水電站壩下15公里江段,是我國野生中華鱘的主要產卵場。長江水產研究所工程師劉志剛介紹,往年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時間集中在11月中旬左右,只有少數年份會推遲至11月下旬。今年直到12月中旬仍未監測到中華鱘產卵跡象,極為罕見。
記者獲悉,目前相關機構仍在對該江段中華鱘的自然產卵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專家分析,今年11月以來宜昌江段水溫維持在20℃以上,對中華鱘自然產卵影響較大。劉志剛表示,產卵推遲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野生中華鱘的種群危機。(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