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魚粉價格整體強勢,水產飼料生產成本因此大幅增加。眾多專家呼吁減少水產飼料中蛋白含量,但是水產飼料企業缺少成熟的替代技術支撐,為了保住市場,并不敢輕易邁出這一步。
中國科學研究院麥康森院士指出,我國魚粉使用存在嚴重浪費。2000-2012年我國每年消費的魚粉占全球魚粉總產量的比例在24%-34%之間浮動,其中2005年最高,達到33.8%,而這一年我國水產飼料的產量僅占全球的15.1%。2012年我國魚粉消費的比例約30%,但我國水產飼料產量所占比例上升至20.2%。
“取代魚粉的技術是中國養殖業的一個最關鍵技術。”麥康森表示,選擇植物蛋白和其他動物蛋白來替代魚粉都是研究的方向,但植物蛋白來替代魚粉也有缺陷:一個是植物蛋白的氨基酸不平衡;另外一個就是植物蛋白源比如大豆、菜籽粕、棉籽粕等里面有多種營養拮抗因子,并且有一些含量非常高,這些營養拮抗因子會使飼料的效率下降。其他動物蛋白存在氨基酸不平衡、動物性營養拮抗因子等問題,微生物發酵時可能產生一些有害物質,這些也都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
江蘇大學葉元土教授認為,不同的動物對飼料中動物蛋白含量應該有一個最低需求,在實際應用中,要結合市場需求和養殖動物自身營養需求,把魚粉和其他動物蛋白做動態調整。關于魚粉產物的利用問題,葉元土教授指出魚溶漿(粉)含有小肽、可溶蛋白、生物胺、氧化三甲胺、DMPT等生物活性物質,如果掌握其在魚類飼料中的最低限量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產品。另外以冰鮮魚為原料,依賴魚體自溶得到的魚膏可直接添加在水產飼料中也是一個很好的原料。
“現在來自飼料廠一線的聲音還是要多添加魚粉,很多老板還是的將魚粉含量與飼料檔次進行簡單掛鉤。認為魚粉替代就是簡單等同于減少魚粉,降低飼料檔次。這種思路是與技術的發展和配合飼料技術的宗旨相違背的。”美國諾偉司水產中國發展總經理陶青燕表示,目前國內水產飼料企業對數量營養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功能營養在魚粉替代中的必要性認識還不夠,“國內的預混料企業應該把握國際上的大趨勢,然后影響客戶改變固有的配方思路,否則未來可能會被淘汰。”
“實際上,魚粉替代技術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神秘。”陶青燕稱,魚粉替代后就要兼顧數量營養、功能營養以及微量營養素數量之間的平衡。簡單來講,比如減少10%的魚粉用量,就需要添加等量的氨基酸等來補充缺失的魚粉蛋白量,這是第一步進行數量營養上的平衡;替代進去后,魚粉中一些對動物營養有幫助的因子如鋅、不飽和脂肪酸等的缺失,需要進行第二步的功能營養方面的補充和平衡;而添加進去的替代物可能會對水產動物腸道造成傷害,此時便需要通過補充微量營養素來保護腸道健康。
魚粉替代的方向并非單一蛋白源的簡單替代,而是基于營養素平衡和魚蝦健康的綜合替代。諾偉司全球水產技術服務總監Dagoberto Sanchez博士認為,不同的養殖環境下魚蝦的營養需求是不同的,魚蝦營養需求的研究更多需要在實際養殖情況下進行,飼料的配制應該在大量的營養科學研究、配方經驗和養殖經驗的基礎上完成。另外,需要繼續研究在魚粉用量減少的情況下魚蝦合適的生長速度,從而使養殖成本和養殖環境達到動態平衡。(來源:廣東飼料行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