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永安堤順鑫碼頭三名工人發現一條受傷的中華鱘,此事經本報1月8日報道后,引起了許多讀者的好奇:這條中華鱘到底是人工放流的,還是自然繁殖的?當天,潯陽晚報記者獲悉,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野外中華鱘救治專家劉志剛現場確認,受傷中華鱘是人工放流的。
“這條中華鱘尾巴底下這里,可能是碰到了螺旋槳之類的硬物,受傷挺嚴重的。”劉志剛進入水池查看中華鱘的傷情后,做出這樣的分析。為了確認受傷中華鱘身份,他拿出一個類似安檢的儀器,在這條中華鱘的背部進行掃描。很快,儀器就“掃”出了此中華鱘身上的那個僅憑肉眼無法看清的芯片。專家據此初步分析這是條人工繁殖后放流的三年齡中華鱘,只是依其目前這個年齡,性別還不好辨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野外中華鱘救治專家打算將這條受傷的中華鱘運往湖北荊州中華鱘救助基地做進一步的治療,待其康復后再重新放回長江。說起這條中華鱘的發現,劉志剛說自己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九江市民有這種保護意識;憂的是,中華鱘正遭遇嚴峻的種群滅絕危機。劉志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盡量減少人為干擾活動,“讓這個活化石得到應有的保護。”(來源:潯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