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1時40分許,從江西省鄱陽湖都昌縣水域捕撈并優選的兩頭江豚,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專程護送下,長途運輸6小時,遷入到湖北省監利縣何王廟長江故道暫養,目的地水域與湖南省華容縣集成垸故道水域相連。據悉,近日將還有6頭江豚從江西鄱陽湖遷入湖北的監利何王廟和石首天鵝洲兩處江豚自然保護區水域暫養。27日上午,由農業部聯合環境保護部、中國科學院及湖北、江西和湖南三省將在湖北監利何王廟(湖南華容稱為集成垸)水域共同舉行長江江豚大型遷地保護行動。
今天遷入的兩頭江豚,都是雌性,體重約60多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6個小時的長途運輸,由于江豚的應激反應,為了防止其肌肉僵硬,游泳能力減弱,專家們先把她們放到特制的帆布暫養水池里使之適應,在這個過渡階段,江豚比較僵硬的肌肉能夠放松,游泳能力能夠恢復到正常,然后再把她們放到約100平方米的暫養網箱里面去,是一個保險的過程。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說,現在把江豚放到網箱里面暫養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最終要把她們從網箱里釋放出來,放到何王廟5萬畝廣闊的大水面里面去,讓它在里面自然生長和繁衍,通過不斷補充輸入的江豚和她們繁育的后代,以期形成比較大的群體,今后還將有可能作為輸出的個體提供給其他保護區。從網箱釋放的具體時間要聽從長江流域漁業漁政管理辦公室安排,應該不會太長。
王克雄說,長江江豚的保種情況不容樂觀,總體上來講,現在長江江豚的數量,2012年調查的結果是1040頭,到目前我們都認為不到1000頭,其中長江中游、江西湖口以上的數量下降較快,包括湖南的洞庭湖數量下降的也很快。自然水域里頭,江西鄱陽湖江豚數量還是比較穩定的。國家有關部門和專家希望從鄱陽湖輸出一些個體到湖北、湖南作為遷地保護區的初始種群。專家們擔心一旦長江環境不能變好的話,長江里面的江豚最后可能會滅絕,我們現在做的就是通過這種遷地保護把江豚這個物種能夠保下去。
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是建好江豚保護區的首要前提條件。為了建設何王廟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監利縣人民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目前多方籌措資金,對原來在此水域捕撈的漁民給予生產生活補償,逐步做好漁民上岸安居工作。
同時,專家們普遍認為,江豚生存生活的三個要素,安靜而良好的水環境、足夠的餌料魚資源、合適的水位和空間,何王廟水域都是世界上同類水域中對于江豚保護最適宜的,此外,保護區周邊的人類活動,包括工農業的發展,也不會對江豚有潛在的影響。綜合考慮,何王廟水域非常適合建設江豚的遷地保護區。
監利縣水產漁政部門在中科院水生所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今天運達的2頭江豚的接收工作,并予以日夜守護。(來源:湖北水產政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