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午,大黃魚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福建省寧德市召開。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林月玲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大黃魚是福建省主要的水產養殖品種,同時也是我國最大養殖規模的海水魚類和八大優勢出口養殖水產品之一,但苗種繁育體系不夠規范、苗種質量參差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黃魚產業的做大做強。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提升福建省以大黃魚為代表的海水魚類育苗技術水平,轉變傳統養殖育苗模式,全面推進海水魚類產業升級。
據悉,大黃魚育種國家重點實驗是目前為止科技部批準建設的唯一一家水產類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依托福建省大黃魚產業技術創新重點戰略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福鼎海鷗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由中國工程院麥康森院士、林浩然院士,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領銜的學術委員會,以大黃魚育種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為目標,采用“按項目投入、爭取省部任務”的運作模式,建立固定研發人員及關鍵技術攻關的流動機制,堅持“產、學、研、用”原則,向全行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開放服務,引入高校院所的原創性技術成果到企業重點實驗室孵化、轉化,不斷提升我國大黃魚種質發掘、保護與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實驗室的主要任務包括:培育新品種,突破大黃魚復合性狀育種,實現海水魚種質創新;技術攻關,以大黃魚為代表的海水魚類新品種創制與病控、飼料、產品安全等配套技術,解決海水魚產業發展中關鍵技術難題;人才建設,培養一支學科互補、結構合理、創新研發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國內一流科研平臺,提升我國大黃魚種質發掘、保護與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將實驗室建成一個以產業資本支撐產業技術創新的重點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大黃魚行業共享開放的應用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平臺。(來源:中國漁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