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50多個國家漁業部門的高級別代表團22日齊聚摩洛哥的阿加迪爾,參加在此舉辦的漁業峰會,與業界討論水產養殖部門新出現的治理需求。
據介紹,漁業產業給世界提供了17%的動物蛋白,給發展中國家創造的出口收入超過了肉類、煙草、大米和食糖出口收入的總合。水產養殖是驅動該產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動力,其產量在過去二十年里增加了兩倍多,達到7800萬噸,使其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食品生產部門。雖然大多數養殖場在亞洲,但近期水產養殖增速最快的是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它們對那里糧食安全的邊際貢獻超過其他地方,其確切原因是這些新興地區的人均魚品消費量通常較低。
水產養殖業的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魚品貿易的全球化,從而也對該領域各方面的管理規定和做法提出更嚴峻的挑戰,其中包括產品的可追溯性,勞動條件,生物多樣性保護,面向不同地域需求和消費習慣的商業制備品,以及迅速崛起的超市及其配套供應鏈。鑒于魚品生產、加工和消費通常發生在不同的國家,國際合作與協調對于確保這項工作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和水產養殖政策及資源司副司長兼魚品貿易分會秘書奧頓·萊姆在這一首次在非洲舉行的兩年度會議上說。“無論是絕對還是相對而言,魚品貿易要比人們想象的重要得多。”他說:“開展對話將有助于糧農組織及其成員國和行業代表了解漁業部門的最新趨勢、機遇和挑戰,促進制定發展戰略,使“發展中國家在推動漁業部門可持續發展和通過增長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方面處于最佳位置。”
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其在該領域的主要工作是實施《關于港口國預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報告、不管制捕魚措施的協議》。目前該協議已獲21個國家批準,并爭取在7月份漁業委員會會議前使批準國數目增至法律生效所需的25個。漁業委員會是一個全球性政府間論壇,其會議于7月份在糧農組織總部召開。
在為期一周的摩洛哥會議期間,與會的各國代表還將審議通過糧農組織漁獲記錄制度技術準則。此套文件旨在確定漁獲物合法來源并促進整條供應鏈上產品的可追溯性。這些準則或將成為實現聯合國大會有關打擊非法捕魚目標的一個重要工具。此外,工作重點還將包括統一和協調面向主要國際市場的出口魚品認證要求,加強消費者和零售商對質量、安全性和合法性的意識。(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