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集團22日發布消息,2024年金沙江下游梯級及三峽水庫生態調度期間,長江宜都、沙市江段產漂流性卵魚類總產卵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三峽集團所轄長江干流梯級水庫先后開展了疊梁門分層取水、針對產粘沉性卵魚類、促進產漂流性卵魚類自然繁殖的“人造洪峰”等三類共計11次生態調度試驗,按計劃完成了年度生態調度試驗全部任務。
春季,水庫表層和底層水溫存在明顯的分層現象,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水庫在此期間各實施了1次疊梁門分層取水生態調度,通過下落疊梁門實現水庫取中上層水,提高出庫水溫,以提前達到魚類產卵繁殖適宜水溫。
清明前后是產粘沉性卵魚類產卵繁殖的時節。烏東德、白鶴灘、三峽水庫在適宜的水溫條件下,通過調控壩下或庫區水位變幅,實施了4次針對產粘沉性卵魚類生態調度試驗,確保魚卵正常孵化。生態調度期間,三峽庫區木洞江段總產卵規模約1.3億粒,庫區支流磨刀溪、小江回水江段總產卵規模分別約3343.3萬粒、1.1億粒,調度效果良好。
春夏之交,產漂流性卵魚類逐漸進入繁殖期。此種魚類在漲水過程一定流速條件下產卵,魚卵隨江水漂浮發育。烏東德、白鶴灘、向家壩、三峽水庫先后單獨或聯合開展了4次“人造洪峰”生態調度試驗,通過制造一定的漲、退水過程,控制水體流速,為產漂流性卵魚類自然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2024年生態調度期間,宜都、沙市江段產漂流性卵魚類總產卵規模分別約687億粒、609億粒,其中四大家魚總產卵規模分別約342億粒、223億粒,均創歷史最高紀錄,試驗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