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動態
荊州市抓好糧食及農產品生產促農民增收 全國人民每吃5只小龍蝦就有1只產自荊州
作者:記者湯立毅 通訊員周櫟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發布日期:2024-03-20 15:36字體大小:【大】【中】【小】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湯立毅 通訊員周櫟)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荊州市在抓好穩產保供的同時,是如何促進農民增收的?3月19日上午,在“奮戰開門紅 市長話經濟”新聞發布會上,荊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從國答記者問,全面介紹荊州市抓好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生產及促進農民增收的相關情況。
楊從國介紹,荊州是國家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基地,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2023年糧食產量91.4億斤,占全國7‰,油料產量60.8萬噸,是全國油菜生產第一大市。淡水產品產量128萬噸,連續30年位居全國市州之首。其中小龍蝦產量52萬噸,全國人民每吃5只小龍蝦,就有1只產自荊州,被譽為“華中淡水漁都”,獲評“中國淡水產品預制菜之都”稱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30元,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楊從國表示,2024年,荊州市將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抓好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生產,通過建設大基地、培育大龍頭、拓展大市場、狠抓大春播等一系列舉措,加快鄉村全面振興步伐,全力促進農民增收。
在“建設大基地”方面,荊州將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江漢大米”優質糧食工程和單產提升行動,提升南方“黑土地”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做強洪湖蓮藕、監利小龍蝦、公安葡萄、江陵油菜等特色產業,打造監利市“南方水稻生產第一縣”、公安縣“江南葡萄第一縣”、全省優質油菜集中產區等一批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生產大基地,通過豐富市民“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達到農民增收目標。
在“培育大龍頭”方面,荊州市將以優質大米、淡水產品、菜籽油、生豬產業鏈為重點,狠抓招商引資和農產品加工,培育一批過50億元、100億元鏈主大龍頭,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中、集群協同、鏈式發展,加快形成一縣一主業、一縣一園區、一產業一龍頭格局。堅持品牌強農戰略,做強“荊州味道”區域公用品牌,做優“荊州魚糕”“洪湖蓮藕”等產品品牌,通過延長鍛粗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品牌價值,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在“拓展大市場”方面,荊州市將加快國家級荊州農產品交易與集散基地建設,完善生產加工、市場交易、倉儲物流三大功能,加快構建“買全國、賣全國”產銷新格局。深入實施“強縣工程”,推進就地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壯大縣域、鎮域經濟和村集體經濟。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市場主體,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不斷激發鄉村活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在“狠抓大春播”方面,荊州市面對今年2月遭遇兩次高強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的情況,市、縣兩級政府緊急籌措1.3億元資金用于農業抗災,銀行對新增貸款利率嚴格控制在3.45%以內,保險機構將設施農業棚體保險費率降為3%,全力支持災后復產。目前全市240萬畝小麥、354萬畝油菜長勢良好,水產畜牧穩中有增,春耕春管有序開展,為實現夏糧夏油豐收和全年農民增收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