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在發展稻蟹養殖的基礎上,以蟹引蝦,優化產業結構,開辟出了一條“稻路”發展的新賽道,全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6萬畝。
盛夏時節,稻田蔥郁,生機勃發。在泰來縣大興鎮稻漁綜合種養園區,村民馮玉杰正在忙碌著,她要把1000尾蝦苗投入到15畝的稻田地中,這將是她今年最后一次投放小龍蝦苗。
“今年我一共投放了15000尾左右小龍蝦,預計能收900斤左右,去除成本,每畝稻田純收入可達1100元以上。水稻畝產能達到1200斤,我們這種水稻屬于綠色優質水稻,銷路非常好,比正常水稻每斤能多賣兩到三毛錢。”馮玉杰說。
大興鎮結合優越的地理位置,引嫩江水灌溉稻田。稻田地里的浮游生物就能滿足小龍蝦生長所需要的營養,這為稻田地里養小龍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為帶動農戶發展科技農業,大興鎮從稻蟹養殖中獲取經驗,今年引進小龍蝦種蝦進行繁育,初次繁育就大獲成功,繁育出60萬尾優質小龍蝦苗,逐步形成了一條繁育+養殖+銷售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鏈條。
據悉,大興鎮現有稻漁綜合種養面積4.1萬畝,稻田地里不僅有養殖的河蟹、小龍蝦、魚,還有泥鰍。稻漁綜合種養已形成規模化、品牌化。
據泰來縣水產總站漁業和技術推廣股股長鞏麗娟介紹,在泰來縣,像大興鎮這樣的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園區共有16個,分布在全縣10個鄉鎮。近年來,泰來縣積極發展“稻漁共生”種養新模式,以魚帶蟹,以蟹引蝦,并通過政府扶持、科研支撐、試點推動、農民參與等方式,深入推進稻養漁、漁育稻,形成良性生態循環。(陳征、陳強)
(責編:王思迪、鄒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