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加快推進“稻蝦共作”生態綜合種養模式,不僅帶動養殖戶致富,更增加就業渠道、促進村民增收。還以龍蝦、螃蟹為立足點,以政策為依托,在促進水產品產業鏈做大做強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來到沱湖鄉大崗村安徽省潤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抬頭便可看見沱湖的秀美風光,插好的秧苗一片碧綠,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生機勃勃。
“這里的水塘面積一共是5000畝,2017年之后,我們自籌資金建立了稻蝦共作基地,開始建設高標準稻蝦共養田和蝦種育苗田,有政策的支持,一期流轉了土地5000畝。前三年一共投入了3000多萬,現在已經回本了。”潤博農業負責人黃躍宗介紹說,現在秧苗基本上已經栽好了,后期就是管護工作,稻蝦共作主要就是管理模式,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管理,收成會打折扣。
“龍蝦賣完,栽種水稻,水稻成活以后再把螃蟹幼苗放進稻田旁邊的小水溝里,稻蝦蟹實現和諧共生,不打藥不施肥的綠色農產品就是從這兒走出去的。”黃躍宗指著眼前一塊塊綠油油的秧田一臉自豪說。
據了解,“稻蝦共作”模式集生態水產養殖、無公害水稻種植為一體。因為蝦田不用農藥、肥料,出產的龍蝦、稻米不僅口感好、賣得價格高,還更加生態環保。大崗村通過推廣稻蝦、稻蟹共作規模農業,帶動了全村包括62戶脫貧戶在內的200戶村民約2800人實現了穩定增收,人均年增收在4000元左右。
“沱湖水質好,沱湖螃蟹全國聞名,以沱湖水為依托,咱們大崗村的養殖戶全部都是引自沱湖的水養殖螃蟹龍蝦的,除了養殖業,咱們村還建了綠色生態大米加工廠,香辣螃蟹及小龍蝦生產車間,生產的水產品遠銷到上海、江蘇、東北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喜愛。”大崗村黨總支部書記郭梅說。
五河縣沱湖鄉以水產品養殖基地為依托,有效帶動水產品加工業、有機米深加工等產業鏈的發展,延長了鄉村振興產業鏈的發展,實現了龍蝦、螃蟹、稻米產業從農業向工業的跨越式發展。(陳安偉)
(責編:劉穎、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