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mswic"></tr>
  • 簡體 繁體

    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動態 > 正文

    10年育一鱔!黃鱔規?;斯し庇夹g突破紀實

    作者: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通訊員 胡純波來源:湖北日報 發布日期:2023-07-06 16:55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doZoom(18)">大】【】【

      閱讀提要

      種子種苗,被譽為農業的“芯片”。

      黃鱔具有極為罕見的雌雄性逆轉特性。苗種規?;斯し庇侵萍s黃鱔產業做大做強的難題。

      從2013年開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李忠,帶領團隊探索黃鱔規?;斯し庇夹g,相關研究成果于2019年6月通過專家組現場驗收。

      在研發的同時,他努力推廣運用。近年來,李忠及其團隊為仙桃市張溝鎮黃鱔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所在的核心示范場先鋒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張溝鎮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催產、擠卵、受精、上架……

      6月16日,仙桃市張溝鎮忠善黃鱔苗種繁育專業合作社?,F代化溫棚里,一條人工繁育“流水線”正在繁忙運轉。今年,這里將有7000多萬尾黃鱔苗種,“游”向養殖戶池塘。

      一排排白色塑料盤,是黃鱔的“產床”。李忠提起一株水草,輕輕擺動,只見藏在根須下的黃鱔幼苗歡快游動,猶如一根根細針。

      “李博士你看,剛剛孵化的一批,馬上就要入塘養殖了?!焙献魃缲撠熑诵こ邢?,向李忠自信地展示成果。

      一尾黃鱔苗,從繁育車間“游”向養殖池塘,只需要18天。

      而黃鱔苗種規?;斯し庇@一從“0到1”的突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李忠和團隊走了10年。

      不信邪,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黃鱔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獨特的“雌雄轉換”特性,使其人工繁殖非常困難。

      早在1944年,中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著名魚類學家劉建康院士發表《鱔魚的始原雌雄同體現象》,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黃鱔的性別轉變規律——從出生到性成熟,它是雌性的,產過一次卵后,它的卵巢就轉化為精巢,變雌為雄,以后就永遠不會產卵了,終生為雄性。

      這意味著,農戶只能年復一年地依靠捕撈野生苗養殖黃鱔。而野生苗種供應少、質量良莠不齊、價格偏高、成活率低,成為阻礙黃鱔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多年來,國內外眾多科研人員投身黃鱔規?;斯し敝常恢蔽慈〉弥卮笸黄?,以至于水產學界、養殖業界形成了“不可能”規?;斯し敝滁S鱔的“共識”。

      偏偏就有不信邪的人。

      2013年初,時年37歲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忠將眼光投向這一難題。

      此前,他作為第一完成人,培育出了異育銀鯽新品種“長豐鯽”。長豐鯽是國內選育出的第一個四倍體鯽魚新品種,將鯽魚倍性育種工作提升到一個新臺階。

      在華中農業大學讀本科期間,他的專業是農作物遺傳育種;讀碩士時,他跟隨棉花育種專家張獻龍教授;攻讀博士時,他師從著名水稻育種學家朱英國院士;做博士后研究時,他跟隨著名魚類遺傳育種學家桂建芳院士學習。不同學科名家的言傳身教,讓他得到了多學科交叉培養,使得他的思維發散不受約束。

      李忠查閱有關文獻,沒有找到任何報道,甚至連一個清晰的胚胎連續發育圖都沒有。

      他找到養殖戶朋友,從野外“摸”出正在產卵的黃鱔,開始進行人工產卵實驗。

      當年6月底,黃鱔產卵率達到50%,兩個月后產卵率提升到80%以上,到9月底,產卵率達90%。

      李忠詳細觀察、記錄黃鱔性腺發育、產卵、孵化的過程,不放過每一個細小變化,尤其是4月底到9月中旬,4個多月里夜以繼日,每天睡覺沒有超過3個小時。

      黃鱔人工催產、受精并不難,但受精卵必須在親鱔吐出的泡沫中孵化,不然都會夭折。

      如何造出這種“泡沫”?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推倒重來,李忠創造出一個類似泡沫的孵化環境,黃鱔人工繁育終于取得了成功。

      “苗種規?;斯し庇?,最大的突破是規?;R幠;斯ぎa卵極大提高了繁殖效率,每尾懷卵量超過3000粒,提高了10倍;而集約化孵化管理,避免了環境變化對卵發育造成的損傷,可提高成活率,達到90%以上?!崩钪医榻B,經過3年探索,2015年,在實驗室完成了黃鱔苗種規模化人工繁育的技術研究——黃鱔親本規模化產卵率80%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0%以上,可以量產。

      一步步向前“拱”,用堅韌平息質疑

      實驗室里的成功,只是第一步。能否生產應用,產業是塊試金石。

      2016年,李忠開始產業示范。由于當時學術界和養殖界對黃鱔全人工繁育都不抱信心,李忠只能找到荊州周邊的養殖戶朋友,在簡陋的屋棚里展開試驗?!敖涃M有限,繁育盤的架子,都是砍竹子搭建的。”當年,幾個小基地都成功繁育出幼苗。

      初戰告捷,李忠2017年在長江流域找了5個示范場,擴大繁育規模。

      然而,6月中旬集中爆發的黃鱔彈狀病毒,在一周之內損失500多萬苗種,黃鱔全人工繁育的產業之路一下子被推到了懸崖邊。

      “多少科學大咖都沒成功,他真有這樣的能力?”

      “我們在池塘里探索多年都失敗了,他怎么可能成功?”

      ……

      李忠已經記不清,聽了多少風涼話。

      危難之時,轉機悄然而至。

      “我們是從仙桃張溝鎮來的,想跟您談談合作?!?017年下半年,李忠緊閉的實驗室,響起了敲門聲。

      仙桃市張溝鎮被稱為“全國網箱養鱔第一鎮”,來人是時任張溝鎮黨委書記王桂峰。

      原來,從上世紀90年代末,張溝鎮的鱔農們就開始探索有土仿生態繁育模式、溫室流水培苗等,但苗種產量不高,幼苗存活率也不高。

      “這項研究試錯成本很高,如果沒有政策、資金保障,不可能成功?!崩钪彝窬芰撕献餮垺?/p>

      之后的幾個月,王桂峰帶隊三次到荊州拜訪李忠,他們表態:沒有市場主體,政府幫忙找!繁育車間,政府幫忙建!試驗結果不管如何,經費政府兜底!

      李忠被打動了,他來到張溝鎮,與黃鱔養殖大戶陳振華合作成立忠善黃鱔苗種繁育專業合作社。張溝鎮無償劃撥了一塊大型示范場,水電、道路全部齊全。

      2017年底,投資60萬元的規?;庇囬g建起。2018年4月,第一批幼苗育出。

      正值欣喜之余,受精卵長毛,全部死亡。

      “地下水不適宜苗種繁育!”張溝鎮買來20多萬元的過濾設備。幾天后,老毛病又出來了,還是水的問題。鎮里花費200多萬元鋪設專管,接通自來水。

      “其他的事都不用我管,我只需要一門心思做研究。”李忠一心撲在人工繁育上,很快,黃鱔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應用試驗走上正軌。

      隨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其所屬的長江水產研究所支持科研經費90萬元,為李忠團隊的研究添薪加火。

      “親本母本都是‘本地人’,后代應該不會水土不服?!崩钪覍夹g進行優化、完善,選擇江漢平原特有品種“大黃斑”作為培育母體,讓孵化出來的鱔苗“生在仙桃,長在仙桃”,更能適應本地的水質、氣候等,成活率更高。

      繁育、投苗、養殖、起網……李忠圍繞黃鱔的“一生”,進行全周期試驗。2018年底,第一批50萬尾人工繁育的鱔苗經歷了越冬、抗病等關口。

      2019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在仙桃驗收通過“黃鱔規?;斯し庇表椖俊?/p>

      這標志著,我國18種量產淡水繁育魚類(單產過5萬噸/年)的規模化人工繁殖工作全部完成。

      “黃鱔的規?;斯し庇且粋€重大突破,是很有意義的?!敝袊茖W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評價。

      “和黃鱔一步步向前拱一樣,我們也是一步步向前拱,才看到曙光。”李忠說。

      推廣運用,人工苗“游”進大市場

      2019年6月專家組驗收后,李忠開始向部分養殖戶推廣人工苗。

      “我養了這么多年黃鱔,還要他教?”由于人工苗習性不一樣,養殖初期需要隔天投喂,不少養殖戶仗著自己是“老把式”,不按李忠的要求做,依舊按照老習慣喂養,導致鱔苗進食過多,大量死亡。

      “我就說他是來騙項目資金的吧,你們不信,這下虧了本?!币粫r間,李忠在周邊養殖圈中信譽大損。

      “說盡千言萬語都沒用,事實勝于雄辯。”李忠找到幾個規模較大的養殖戶,給他們提供苗種,要求按照自己的技術指導進行養殖,一個周期下來,成本比野生苗低,收獲的成魚量也超過往年。

      先鋒村養殖戶林芝草養殖300口網箱黃鱔,去年拿出一部分“試水”人工苗。

      “人工繁育得好不好,比一比就知道了?!绷种ゲ菟懔艘还P賬:首先是成本減少,一口網箱大概投苗300尾,人工苗需900元,野生苗在1100元以上;受天氣影響小,每到投苗期,野生苗需要連續3到5個晴天,人工苗1到2個晴天即可,且成活率在95%以上;產量增加,每口網箱同等比例投苗,人工苗一年產量在80斤左右,比野生苗平均高10斤,按均價35元算,一口網箱可增收350元。

      2022年,李忠的人工苗在合作社、部分農戶的池塘養殖成功,今年苗種供不應求,早就被訂購一空。

      “緊盯黃鱔‘卡脖子’難題,李忠研究員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池塘里,推動了產業向前發展?!睆垳湘傸h委書記毛中陽介紹,全鎮70%的農業人口靠黃鱔產業吃飯,苗種突破讓富民產業走得更穩更遠。

      近年來,李忠及其團隊為仙桃市張溝鎮黃鱔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所在的核心示范場先鋒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張溝鎮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今年2月,為表彰其為黃鱔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李忠被授予張溝鎮2022年度“興農帶農特別貢獻獎”。

      數據顯示,2022年,仙桃市黃鱔養殖規模達到10.58萬畝、210萬口網箱,產量占全國20.2%。而繁育能力不足2億尾,苗種缺口在6億尾以上。

      目前,在省內,洪湖、監利、漢川黃鱔養殖逐步形成規模;放眼國內,安徽、江西等地黃鱔養殖呈后來居上之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將加劇苗種短缺問題。

      今年,張溝鎮啟動建立4個繁育基地,擴大黃鱔苗種繁育規模。黃鱔苗種工廠化、規?;庇_新的一頁,進入更大的市場。


    上一篇:安徽五河:依托水資源 “鏈上”謀發展 下一篇:黑龍江省著力推動冷水漁業良好發展

    打印本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 四虎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国产精品玖玖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免费看 |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超碰12396|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久热青青青在线视频精品 |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2018|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182tv午夜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