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8日,應我所危起偉研究員邀請,美國內華達大學副教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全球大魚項目負責人Zeb Hogan博士及在線新聞記者兼撰稿人Stefan Lovgren先生等一行3人來所開展了科研學術交流。
6日至7日,美國專家在我所瀕危魚類保護學科組危起偉研究員等陪同下,考察了葛洲壩下游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及中華鱘產卵場,參觀了葛洲壩和三峽水利工程,考察了我所執行國家公益性研究項目所建立的三峽水庫中華鱘網箱試驗基地,以及我所太湖中華鱘繁育基地和長江所標本館等。期間,聽取了博士生張輝作的中華鱘產卵場的地形和流場特征研究介紹,對我所在中華鱘和白鱘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力量給予了高度評價。
8日,常務副所長鄒桂偉研究員會見了美國專家,并介紹了我所的基本情況。Zeb Hogan博士作了題為《Imperiled Giants of the Mekong》的報告,介紹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全球大魚項目組在東南亞湄公河流域開展的魚類保護研究工作,從保護措施、遺傳分析等方面介紹了湄公巨鯉、巨鯰、河鯰3中大型淡水魚類的研究情況。美國專家還與我所科研人員及研究生就有關學術問題進行了交流,并探討了我所參與全球大魚項目的有關事宜。農業部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危起偉研究員與Zeb Hogan博士分別代表實驗室與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全球大魚項目組簽訂了合作協議,實驗室將與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全球大魚項目組、內華達大學在淡水魚類特別是中華鱘、白鱘保護方面開展合作,主要開展白鱘資源調查、長江上游中華鱘放流追蹤以及野生中華鱘衛星定位等研究,雙方還將互派人員開展合作。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啟動了第一個全球性的試圖記載和保護世界巨型淡水魚類的全球大魚項目(Megafishes Project),項目旨在研究那些可以長到200磅或6英尺長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學價值,目前在全球6大洲已經鎖定的研究對象約20多種,我國的白鱘、中華鱘在其研究之列,它們均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處于瀕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