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召開的2014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喜獲兩項科學技術獎勵。其中,“斑點叉尾鮰安全生產關鍵技術”和“復合池塘養殖典型模式構建與應用”分別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
長江所艾曉輝研究員團隊近年來針對制約斑點叉尾鮰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病害防治和藥殘監控等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展開了系統研究。該團隊分離鑒定了8種主要病原菌,并研發出疫苗;獲得了2種首選藥物的精準使用方案,研制出2種藥物新劑型;開展了對枯草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的研究,研制出4種微生態制劑產品;提出了更完善的斑點叉尾鮰主要傳染性疾病的綜合防控措施,并進行了應用示范;構建了鮰安全生產中藥殘監控的技術體系,通過在全國10余個省市推廣應用,使斑點叉尾鮰的死亡率平均減少25%,新增產值13.89億元,創利稅2.99億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該團隊完成的“斑點叉尾鮰安全生產關鍵技術”成果榮獲2014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長江所李谷研究員團隊圍繞“高效、生態、節水、安全”的池塘養殖目標,應用生態工程學原理,在國內率先提出了復合池塘養殖新理念。經過多年試驗研究,獲得了生態濾池高效凈化、稻田異位修復和新型浮床原位修復三項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由此構建了與之相應的三種典型復合池塘養殖新模式,具有物質循環利用、節水減排及增效增收等特點。相關技術成果在湖北、湖南、重慶、山東、新疆等地進行了應用推廣,推廣面積超過13萬畝,新增產值1.83億元,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該團隊完成的“復合池塘養殖典型模式構建與應用”成果榮獲2014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斑點叉尾鮰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獲獎證書

“復合池塘養殖典型模式構建與應用”獲獎證書
(來源:科技處鄭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