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我所完成的“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研究”項目在武漢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文宣以及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院長謝從新教授等9名專家組成。
鑒定意見認為,該項研究涉及多個學科,是多個研究項目的集成,是對中華鱘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全面、系統、深入研究的成果。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中華鱘資源動態、自然繁殖生態、遺傳多樣性、人工標志放流,以及人工繁殖技術相關的受精生物學、幼鱘營養需求、產后親鱘攝食、精液超低溫保存、規模化苗種培育和病害防治等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有效的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體系。
該項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成果方面有多項創新,突破了中華鱘保護上一系列技術難題,取得了大量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成果,其主要研究成果在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建立和管理,以及長江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得到廣泛應用,為國家有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成果主要完成人:危起偉、楊德國、陳細華、劉鑒毅、朱永久、王凱、柳凌、汪登強、文華、杜浩、Boyd Kynard、鄭衛東、甘芳、沈麗、李羅新、胡德高、魯大椿、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