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長豐鰱的培育與推廣應用”在湖北武漢通過了湖北技術交易所組織組織的成果評價。
評價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中國工程院陳松林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王衛民教授、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徐洪亮研究員、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研究所熊光權研究員組成。其中桂建芳院士任組長,陳松林院士任副組長。
該成果建立了成熟的鰱雌核發育技術體系,獲得了雌核發育二代鰱群體;利用雌核發育鰱后代中存在的少量雄性個體,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雌核發育鰱自繁家系,攻克了性成熟周期長魚類快速選育的難題;創建了群體選育、雌核發育和分子標記輔助相結合的綜合選育技術,培育出“四大家魚”養殖新品種——長豐鰱(品種登記號:GS-01-001-2010)。該品種具有生長快、耐低氧優良性狀,二齡魚體重平均比普通鰱提高13.3-17.9%,三齡魚體重平均比普通鰱提高20.47%,耐低氧能力比普通鰱提高22.2%;經長豐鰱、普通鰱和鯉基因組比對分析,揭示出鯉基因組片段滲入長豐鰱的分子機制,研發出可區分長豐鰱和普通鰱的2個遺傳標記,建立了長豐鰱精準鑒定技術。該成果在湖北、陜西、河南、廣西、安徽、浙江、湖南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池塘養殖和大水面生態保水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評價專家組審閱了相關技術材料,聽取了成果匯報,經質詢和討論,認為“長豐鰱的培育與推廣應用”科技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成果評價。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陜西省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引育種中心等單位參與完成了該成果。長江所鄒桂偉所長、李創舉副所長、科技處鄭蓓蓓副處長、成果完成骨干成員等參加了此次會議。

成果第一完成人鄒桂偉研究員作成果匯報

成果評價會場

成果評價專家組與成果完成骨干成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