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金明
男,漢族,1984年9月生,九三學社社員,現工作于長江水產研究所淡水魚類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室。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次、“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海昌技術獎”、湖北省九三學社“優秀社員”等榮譽稱號,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百名英才培育計劃”人選。
優秀事跡:
不忘初心 堅持科研創新
工作以來,他致力于長江中上游魚類資源的調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財政專項課題等研究和調查項目30余項,累計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累計撰寫專著3部。運用專業知識對中華鱘、長江鱘、川陜哲羅鮭等瀕危物種的自然種群保種與資源恢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不畏艱險 深入一線調查
生物資源研究離不開一線調查,他堅持野外考察,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野外從事采樣工作。10多年來,他的調查足跡遍布了長江流域,從海拔近6000米的長江河源到浩瀚煙波的長江口,從巍巍秦嶺中的涓涓細流到烏蒙山中的無人山澗,都曾留下他調查的身影。在陜西,他對川陜哲羅鮭、秦嶺細鱗鮭兩種國家級保護動物的生物特性及棲息地選擇開展了研究,其研究成果為物種資源的復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湖北,他持續多年對中華鱘的自然繁殖活動進行監測,探明了中華鱘自然繁殖狀況惡化的主因;在四川,他構建了長江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標記、監測及評估的方法,促進了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技術的進一步完善。
熱心公益 投身保護宣傳
珍稀魚類保護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自工作以來,他就投身于瀕危魚類的保護宣傳工作中。他多次為小學生們進行自然課堂授課,傳授瀕危魚類的科普知識。他積極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公益保護組織等社會群體進行宣講,對其瀕危魚類保護做法進行指導和交流。自長江禁漁以來,他為禁捕退捕的漁民群體開展了長江禁漁政策等方面的講座,提高長江禁漁政策在群眾中的接受度。此外,他作為九三學社武漢市委委員和江夏區政協委員,從多種渠道發聲,積極為長江大保護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