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勇
湖北荊州人,博士,副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流域養殖魚類疾病診斷與綜合防控創新團隊專業帶頭人,中國漁業協會水產養殖投入品分會委員,河南省漁業協會漁業標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院士專家企業行”專家、海南省“雙百”人才團隊--名貴海水魚繁育技術團隊成員、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具有執業獸醫師資質(水生動物類)。2015年和2021年兩次獲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先后主持或參與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課題2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6項;發表研究論文120多篇,其中SCI刊源論文40多篇;獲授權專利43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轉讓專利3項。
優秀事跡:
科學為刃 力破謠言
新冠疫情初期,因疾病爆發地與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關聯,網絡上傳播水產品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言論日益增多,給水產人和水產養殖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為了不讓水產品受不明之冤、及時遏制不實言論,他以科學為刃,從人與水產品的關系、冠狀病毒的宿主范圍、冠狀病毒的的細胞受體等方面為切入點,借助《科學養魚》專業公眾平臺發表“為什么水產品不會攜帶2019新型冠狀病毒”、“龜鱉,幾千年的佳肴!‘冠狀君’這口鍋不背”等科普文章3篇,為水產養殖業發聲。累計閱讀量接近9萬人次,積極正面地解除了水產養殖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對水產品的疑惑,有力維護了水產養殖業的聲譽,避免了行業因錯誤言論遭受的損失,為打造風清氣朗的水產品輿論藍天做出了一份貢獻。
潛心鉆研 砥礪前行
工作以來,他圍繞淡水魚類疾病流行規律、疾病診斷、發生機理、新技術疫苗研制與免疫預防技術等多方面開展了研究工作。近年來,主要針對鯽魚病毒性疾病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他持續監測了我國鯽造血器官壞死癥的流行病學趨勢,揭示了鯉皰疹病毒II型入侵宿主細胞的關鍵吸附蛋白及其宿主細胞受體,建立了鯉皰疹病毒II型巢式、熒光定量及免疫熒光等多種檢測方法,制備了多種鯽造血器官壞死癥疫苗,并對疫苗免疫效果進行了評價,為水產動物疾病診斷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深入一線 服務社會
每年從春季開始,隨著溫度的升高,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發生的頻次增加,給漁民造成了為嚴重的經濟損失。他積極深入生產一線,年均開展病樣采集、疾病現場診斷及防控服務50次以上,在加強疾病防控,減少疾病損失方面,對養殖生產者們進行指導。除開展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現場診治服務外,他還積極參與到各類水產疾病防控技術培訓會中,對漁業技術從業人員進行水產疾病與防控技術的培訓,2021年他培訓的漁技人員就達900余人,在魚類疾病診斷和綜合防控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豐富文體活動 增強職工凝聚力
作為長江所工會文體委員和職代會秘書,他組織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如省直機關乒乓球賽、省直機關健步走活動、省直機關舞蹈培訓班、長江所運動會、長江所籃球賽、建黨100周年歌詠比賽等等。此外,他還積極改善職工文體活動環境,親自設計并參與建設了單位的職工之家。在他的努力下,職工之家劃分為瑜伽室、母嬰室、健身房,溫馨書屋、乒乓球場和羽毛球場等多個功能空間,更多的職工參與到了文體活動當中,各科室間、老少職工間的聯系也變得更加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