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程佩琳博士通過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組織的出站評審。
評審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何舜平研究員、劉煥章研究員,華中農業大學梁旭方教授、劉紅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童超波副研究員,深圳華大基因海洋研究院石瓊研究員,長江所危起偉研究員、杜浩研究員9位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推舉桂建芳院士為評審專家組組長。華中農業大學人事處李艷芳老師、水產學院院長助理曹玉瓊老師參加了評審會。
程佩琳博士匯報了在站研究課題“鱘魚類基因組學與系統發育進化研究”完成情況:以鱘形目魚類為研究對象,對鱘魚類的線粒體基因組和全基因組展開研究。新測定了中華鱘、長江鱘、短吻鱘、納氏鱘、達烏爾鰉和匙吻鱘共6種鱘魚類的線粒體全基因組序列。并聯合已測的17種鱘魚類的線粒體基因組數據,對鱘形目魚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子系統發育研究。并以分子系統發育關系結果為基礎,應用物種進化特質價值評估方法,對全球鱘魚類的物種保護優先級進行了排序,為未來鱘魚類的瀕危物種保護規劃提供指導。研究首次完成了小體鱘的全基因組測序。此外,程佩琳博士還匯報了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和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崗位資助的“全球鱘魚類系統發育關系重建及物種優先保護研究”項目研究情況。
經過評審答辯程序,專家組認為:程佩琳博士的研究基于鱘形目魚類的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重建了鱘形目魚類的分子系統發育關系,并運用分子鐘理論,對鱘魚類的起源演化歷史進行了推測;依據系統發育多樣性,識別得到鱘魚類迫切優先保護的類群。其研究還首次完成了小體鱘的全基因組測序組裝,對小體鱘基因組的大小和遺傳結構進行了解析,提供了代表性鱘魚類的參考基因組,彌補了目前鱘魚類全基因組數據的空白,為鱘魚類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開展的鱘魚類基因組學及系統發育進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發表SCI論文1篇,圓滿完成了在站工作任務。
最終,評審專家組一致同意程佩琳博士士出站,考核結果推薦為優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