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兩學科聯合會議暨“長江與近海漁業水域生態修復”主題學術研討會在貴州省黔西南苗族布衣族自治州興義市召開。會議目的是推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學科發展,促進學科間的交流,研討新時期的漁業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修復,重點圍繞我院漁業水域生態修復戰略布局進行研討。
與會的主要有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趙依民副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處劉永新副處長、學科處孫昭寧副處長,海洋國家實驗室莊志猛副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資源保護與利用學科委員會危起偉主任和漁業生態環境學科委員會莊平主任及學科委員,以及“長江流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項目組成員、貴州省的地方領導等約100余人參會。
8月17日上午,會議主題報告分別由東海所莊平研究員的“河口海灣漁業生態修復”、長江所張輝研究員的“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2018年中期工作進展匯報”、黃海所毛玉澤研究員的“典型受損海灣生態修復與效果評價技術研究與展望”以及長江所危起偉研究員的“長江江豚、中華鱘和長江鱘拯救行動實施進展”四項報告組成。長江辦趙依民副主任對新形勢下我國水域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對瀕危水生動物保護和漁業生態修復的政府決策需求進行了詳細闡述,對我院相關學科發展提出了期待。
8月17日下午,資源與環境學科委員們重點圍繞我院漁業水域生態修復戰略規劃進行了詳細研討。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劉興國研究員牽頭梳理了“漁業水域生態修復研究建議”的主題報告。報告從我國的水域資源、漁業環境、水生態問題、水生態修復等幾個方面說明了中國漁業水域修復的背景和意義;然后梳理了我國在近海漁業水域、湖泊水庫漁業水域、河口水域、江河水域、鹽堿水域進行的生態修復實踐,并提出這些生態修復實踐對于我國開展系統的水生態修復來說,尚無法繞開系統性的問題;基于對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新時期的漁業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修復的總體思路、總體布局和重點任務。與會各位學科委員隨后展開討論,針對漁業水域生態修復中的概念內涵、問題、目標、理念、方案、技術、標準等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討。基于此,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我院“漁業水域生態修復”這一戰略布局的重要性,強調要進一步梳理完善報告,在理論基礎、技術創新和漁業模式方面進行合理布局,凝練拔高本方向的戰略高度,尋找契機發聲,推進該方向重點科技項目立項。劉永新副處長和孫昭寧副處長對該戰略規劃的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
與會領導和專家充分肯定了資源與環境學科聯誼形式的學術交流,希望這種形式能夠在其它學科中得到借鑒,著實推動我院學科發展。

報告會現場

報告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