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中華鱘、長江鱘保護工作,發揮中華鱘保護聯盟的作用,推進全社會參與中華鱘、長江鱘保護工作,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承辦的中華鱘保護聯盟工作會議于2018年8月18日在貴州興義召開。參會代表主要是中華鱘保護聯盟成員單位,包括農業農村部漁業監督管理辦公室、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中國三峽集團公司、中國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四川省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和北京海洋館等相關人員。會議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秘書長周曉華主持。
會議以報告和討論的形式組成,主要包括五個議題:長江鱘拯救行動進展、中華鱘拯救行動進展、中華鱘自然繁殖及早期資源監測情況報告、中華鱘保護聯盟工作匯報和討論長江論壇中華鱘分論壇籌備事宜。其中,長江水產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東海水產研究所、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等6家單位分別對2017年中華鱘自然繁殖及早期資源監測情況進行匯報,監測結果一致認為:2017年未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繁殖。
我所危起偉研究員對中華鱘保護聯盟2018年的工作情況進行梳理,并制定聯盟下一步工作計劃。中華鱘保護聯盟主任委員、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進一步強調中華鱘保護聯盟的重要作用,要以聯盟的形式多發聲音,廣泛調動社會人員參與到中華鱘的保護行動中來。農業農村部漁業監督管理辦公室趙依民副主任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充分肯定了本次會議召開的意義,指出環境和水文等不利因素增加了中華鱘和長江鱘保護難度,論壇討論的結果要向社會公布;中華鱘和長江鱘生長速度快,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保護并不排斥利用,中華鱘走進海洋館也是一種利用的方式;中華鱘系統保護平臺已經搭建好,保護力量需要整合;中華鱘普查要注意數據收集、整理、保存和應用,普查單位有權應用普查數據,不配合提供數據的單位將是漁政執法的對象。

中華鱘保護聯盟工作會議現場

危起偉研究員對中華鱘聯盟2018年工作進行總結和展望

參加本次中華鱘聯盟的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