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組牽頭編制的《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通過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組織的專家論證。
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李彥亮會長、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及四川省水產局、重慶市農委、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三峽集團公司、宜賓市水生動物研究所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論證。
長江鱘,又稱達氏鱘,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長江上游特有魚類,歷史上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經濟魚類,也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受人類活動影響,長江鱘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野生個體基本絕跡,人工保存的野生個體數量僅存20尾且趨于老化,物種延續面臨嚴重困難,拯救長江鱘刻不容緩。
《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以自然種群重建為核心,提出的人工增殖放流、棲息地保護和修復、原種保存、馴養繁殖和野化訓練基地建設、種質保存和管理、放歸地監管、監測評估等行動方案,以及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社會廣泛參與的措施,科學有效,將推進長江鱘野生群體的恢復。
與會專家認為《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目標明確、內容充實、重點突出、措施具體、可操作性強,建議盡快公布實施。
《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重要舉措,對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維護長江水域生態安全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論證現場

論證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