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學回聲探測儀(200 kHz)對葛洲壩至古老背-葛洲壩下游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Gray)自然保護區核心江段(30 km)的魚類進行了5次水聲學調查。結果表明:魚類在該江段中分布呈現不均一性,深潭處分布集中,而急流處分布很少,葛洲壩至艾家河江段魚的密度明顯大于艾家河至古老背江段;在中華鱘產卵日,魚類在葛洲壩至廟咀江段高度密集,2004年的平均密度達到62.62±24.77尾/ 1 000 m3,2005年的平均密度達到70.58±37.45尾/1 000 m3;整個江段中,體長60~106 mm的魚類占有較高比例, 約7.0%以上,53 mm以下的魚類和750 mm以上的魚類占較低比例,均小于2.0%;調查期間,探測到中華鱘產卵親魚,初步估算2004年的資源量約為1 453尾,2005年的資源量約為789尾;95%置信度下分別為1 370~1 537尾、 775~803尾。
附件下載:張慧杰, 楊德國, 危起偉等.
葛洲壩至古老背江段魚類的水聲學調查.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7,16(1): 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