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已經發表的11對胭脂魚多態性微衛星標記, 對長江中上游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效果進行評估。結果表明, 5個胭脂魚養殖場內所有的149尾繁殖親本和長江中上游采集的65尾胭脂魚中共觀測到140個等位基因, 其觀測雜合度和期望雜合度的平均值(范圍)分別為0.771(0.519~0.906)和0.759(0.469~0.894), 多態信息含量(范圍)為0.726(0.392~0.882)。通過軟件Cervus 統計得到, 11個微衛星座位累計排除率為99.998 3%, 并且在長江中上游采集的65個樣本中, 11個樣本與養殖場內繁殖親本確定存在親子關系, 據此確定這11尾為增殖放流的胭脂魚, 并由此推算增殖放流的胭脂魚對長江中上游野生群體的貢獻量為16.92%。研究結果表明, 增殖放流是實現胭脂魚野生種群資源恢復的有效途徑。
成為為, 汪登強, 危起偉, 王成友, 杜浩, 吳金明, 李雷. 基于微衛星標記對長江中上游胭脂魚增殖放流效果的評估. 中國水產科學, 2014 , 21(3): 5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