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魚類是硬骨魚綱中唯一現存的大型軟骨硬鱗魚類,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受過度捕撈、水利工程建設、棲息地破壞等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27種鱘魚類中已有 25種處于不同程度的瀕危狀態。為拯救瀕危的鱘魚類,同時滿足市場對鱘魚子醬日益增長的需求,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后開展了鱘魚的人工養殖,全球鱘魚養殖業蓬勃發展。自2003年以來,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鱘魚養殖國。然而,隨著鱘魚種質資源的衰退和集約化養殖程度的不斷提高,鱘魚病害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制約著瀕危鱘人工保種及鱘魚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針對湖北省3個養殖基地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成魚和幼魚爆發的細菌性敗血癥,開展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致病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從健康的中華鱘和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腸道中分離篩選潛在的益生菌,以期為鱘魚頻發的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