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鲃亞科(Barbinae)、倒刺鲃屬(
Spinibarbus),探求一種適合標記放流魚類的方法是對其進行跟蹤監測以及評估人工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前提,目前應用于仔稚魚標記效果最理想的是化學熒光物質標記,在國內相關研究中,大多數僅關注其濃度的選擇,浸泡時間一般都規定在24h,并且僅關注染色效果與濃度的關系,很少關注熒光物質浸泡對標記魚類是否造成損傷及損傷程度,熒光物質對不同發育階段的標記魚類毒性大小等問題。本研究以人工繁殖的中華倒刺鲃幼魚作為實驗材料,采用靜態毒理試驗方法研究茜素紅S對中華倒刺鲃幼魚毒性,并連續監測浸泡24h后,以及轉入清水暫養5d,10d后其不同組織抗氧化酶系統以及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初步評價茜素紅S對中華倒刺鲃幼魚毒性強弱,說明其對放流魚類的安全性;同時探究茜素紅S對魚體產生的氧化應激反應,了解其對幼魚生理生化的影響,最終結合耳石,鱗片的熒光染色效果找出最適合中華倒刺鲃幼魚的染色濃度。目的在于探尋對中華倒刺鲃幼魚安全而有效的化學標記方法,為后續探求中華倒刺鲃幼魚的人工增殖放流標記方法提供科學參考。
附件下載:
/Upfile/2014/7/16/201407164714868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