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又名達氏鱘,沙臘子,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軟骨硬鱗總目(Chondrostei)、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鱘亞目(Acipenseroidei)、鱘科(Acipenseridae)、鱘亞科(Acipenserinae)、鱘屬(Acipenser),為我國特有珍稀魚類,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在長江上游各大支流(如嘉陵江,沱江)的下游以及長江中游荊州以上的江段也偶有分布,屬淡水定居型鱘種。達氏鱘現(xiàn)為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易危級物種,國際瀕危動植物貿(mào)易公約(CITES)附錄Ⅱ保護物種。
外部形態(tài)特征
長江鱘身體呈梭形。頭呈楔形,背面粗糙;吻長占頭長的70%,前端錐形,兩側(cè)邊緣圓形,近口端有吻須4根,頭部有噴水孔;口呈水平位,開口朝下,橫裂,唇具小乳突。眼小(較中華鱘相對為大);鼻孔、鰓孔均大;鰓蓋膜與鰓峽相連,左右鰓孔分離;體被5行骨板狀硬鱗,鱗間表皮粗糙,身體最高點不在第一背骨板處,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有背鰭后骨板和(或)臀后骨板,臀鰭基部兩側(cè)無骨板,第一背骨板通常與頭部骨板分離,側(cè)骨板三角形,寬大于高;背鰭條數(shù)多于44;尾歪形。外形與中華鱘相似,但成魚體長較短,體重較輕。鰓耙呈三角形薄片狀,33-54枚。達氏鱘體色在不同個體之間差異較小,體背及側(cè)面黑灰色或灰褐色,腹面灰白色。鰭青灰色,邊緣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