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宜賓江段中華沙鰍攝食生態研究
摘要:2012年4月30日-5 月16日,采用流動和定點收購的方法收集了長江上游宜賓江段中華沙鰍Botia superciliaris 264尾,體長范圍為65~124 mm,利用傳統胃腸含物分析法研究此江段中華沙鰍的攝食生態。結果表明,中華沙鰍為偏動物性的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幼蟲、甲殼類、底棲無脊椎動物,其次為浮游生物。中華沙鰍食物組成隨體長的增加而顯著變化:體長小于75 mm時食物主要為甲殼類,重量百分比為66.39%,其次為水生昆蟲幼蟲;體長大于75 mm時,底棲無脊椎動物開始出現;體長為75~105 mm時,主要食物為甲殼類、水生昆蟲幼蟲、底棲無脊椎動物。隨著中華沙鰍個體發育,水生昆蟲幼蟲的重量百分比增加:體長>105 mm時,水生昆蟲幼蟲成為其最主要的食物,重量百分比為76.68%。平均飽滿指數和空胃率結果顯示,中華沙鰍的攝食強度沒有明顯的體長變化,但有明顯的晝夜變化,2:00 和14:00 有兩個攝食高峰。隨著向家壩蓄水,壩下水域魚類的餌料生物也發生了變化,本次調查是向家壩蓄水前宜賓江段中華沙鰍的最后食性調查,為向家壩蓄水對長江上游中華沙鰍的攝食影響提供了參考。
李雷, 頡璇, 吳金明, 危起偉. 長江上游宜賓江段中華沙鰍攝食生態研究. 水產學雜志, 2019, 32 (5): 31-37.
- 附件【長江上游宜賓江段中華沙鰍攝食生態研究1.pdf】已下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