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9月13日訊(記者熊琳暉 通訊員孫慧) 沿梁子湖大道向南至北咀渡口,這里深入湖心,三面環水。昨日,占地1200畝的中科院水生所武漢現代生態漁業研發基地在梁子湖畔開工。30個月后,中科院水生所整體搬遷至此,我國目前唯一的淡水豚類保護場館——武漢白鰭豚館也將隨遷。市長唐良智宣布項目奠基。
1954年從上海遷至武漢東湖官橋區域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我國唯一從事內陸水體研究與保護的國家級科研機構。該所所長、中科院院士趙進東介紹,水生所幾代科研人員辛勤工作,在淡水魚類育種、水體資源保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里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批轉基因魚、第一例體細胞“克隆魚”;首次系統完整地研究了團頭魴(武昌魚)生物學,成功實現人工養殖武昌魚。本世紀,水生所研究重點轉向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在淡水湖泊、濕地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此次新建項目將在保護水環境的前提下,探索現代漁業養殖新模式。
該項目占地約1200畝,包括科研實驗樓、水生哺乳動物研究與繁殖保護中心、生態漁業技術研發中心、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藻類資源收集和功能開發中心、生態漁業技術示范推廣基地、水環境工程與技術研發基地、水生生物多樣性科普展示中心等。
梁子湖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多年來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以上,是亞洲濕地保護名錄中保護最好的濕地之一。水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發基地將利用現有或自建污水處理系統,全面搜集處理污水,不讓一滴廢水流入梁子湖。
據介紹,該基地將建設面積更大、條件更加現代的“白鰭豚館”,為人工養殖的江豚提供更好生存環境。新館繼續向市民開放。
副市長邢早忠出席儀式。(來源:湖北水產政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