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業報11月20日訊 據海關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585.86萬噸,進出口總額194.2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42%和增長6%。其中出口量272.18萬噸,同比下降4.1%;出口額134.45億美元,同比增長8.09%。進口量313.68萬噸,同比下降0.91%,進口額5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6%。貿易順差74.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12億美元。
來進料加工貿易持續下滑,進料加工比重進一步下降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水產品來進料加工貿易出口量82.18萬噸,出口額38.5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8.76%和0.03%,來進料加工貿易出口額占水產品出口總額比重為28.64%,比上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來料加工憑借客戶相對穩定、風險較小等優勢,表現繼續好于進料加工。進料加工出口量61.22萬噸,出口額27.87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9.1%和1.67%;來料加工出口量20.95萬噸,出口額10.63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7.75%和增加4.53%。
一般貿易出口量減額增,多數產品出口單價上漲前三季度水產品一般貿易出口量177.51萬噸,同比下降1.33%,出口額94.3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1%。其中,對蝦、鰻魚、貝類、羅非魚、大黃魚、小龍蝦、鮰魚等名優養殖水產品作為一般貿易主要出口品種,出口額占我國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46.6%。對蝦、貝類和鰻魚出口量減額增,大黃魚出口量和出口額均有下降,羅非魚出口形勢有所好轉,出口量和出口額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淡水小龍蝦由于去年大旱,出口銳減,今年呈現恢復性增長,出口量額分別上漲了98.5%和77.2%。自捕水產品中蟹類(含梭子蟹、其他蟹及加工品,以捕撈蟹及其制品為主)出口量11.1萬噸,出口額15.4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11%和25.18%,超越貝類、對蝦等傳統優勢品種成為我國一般貿易第一大出口種類。主要出口品種中除羅非魚和小龍蝦出口單價略有下降外,其他各品種出口單價均有一定幅度上漲,其中受鰻苗資源限制,鰻魚出口單價繼續大幅上漲。
多個市場出口呈現負增長,對歐盟出口持續下降日本和美國依然位列我國出口市場前兩位。韓國從我第四大出口市場滑落至第六位,且份額持續下降。主要出口市場中,美國、臺灣和香港出口量額均有增長,日本、東盟出口量減額增,而歐盟和韓國則是出口量額雙雙下降,尤其是連續多年穩定增長的歐盟市場,自去年下半年起出口開始呈現下降趨勢,今年以來降幅不斷擴大。
主要省份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緩,遼寧浙江降幅較為明顯山東、福建、廣東、遼寧、浙江、海南、廣西、江蘇等沿海省份仍是我國水產品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之和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93.8%。其中,山東、福建兩省出口額之和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近一半。山東省前三季度出口量同比下降5%,但仍繼續穩居我國水產品出口第一大省位置。福建省出口量減額增,出口額增幅明顯低于上年同期。浙江省水產品出口量大幅下降,出口額小幅增加。遼寧省出口量額雙降。和其他省份不同,廣西區前三季度出口量額均有較大幅度增加,超過江蘇居全國第七位。內陸省份中,江西、湖北和吉林省位于前三位,其中,湖北省去年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出口量額大幅下降,今年呈現明顯地恢復性增長。
來進料加工原料進口量額雙降,魚粉進口量增額減,供國內食用水產品進口量減額增前三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口量313.68萬噸,進口額59.8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0.91%%和增長1.6%。其中來進料加工原料進口量107.34萬噸、進口額22.14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5.24%和7.41%,預示未來幾個月的來進料加工貿易形勢仍不容樂觀。魚粉進口量增額減,進口量103.89萬噸,同比增長7%,進口額13.76億美元,同比下降4.82%。供國內食用水產品進口量102.45萬噸,進口額23.9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5%和增長16.59%。自俄羅斯進口量額雙降,自日本進口水產品呈現較大幅度增長。
趨勢判斷受外部需求減弱、國內生產成本增加以及長期制約水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諸多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等因素影響,今年全國水產品貿易形勢面臨較多困難。從前三季度貿易數據來看,1月~8月水產品單月出口量降幅逐月擴大,出口額增幅逐月下降,雖9月水產品出口止跌回穩,釋放出一定積極信號,但對全年出口形勢拉動作用較為有限。預計今年水產品出口量下降已成定勢,出口額僅能保持個位數增長,具體情況還要看全球經濟下一步走勢。(農業部漁業局市場與加工處供稿)(來源:湖北水產政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