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訊 (記者樊濤、特約記者王傳平、通訊員潘建軍)潛江龍蝦科研創新再獲重大成果——記者昨悉,中國漁業協會已正式同意將《潛江龍蝦“蝦稻共作”技術規程》作為行業技術規程予以公布和實施。“蝦稻共作”模式即在稻田中養殖克氏原螯蝦并種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種植期間,克氏原螯蝦與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長。“蝦稻共作”是在“蝦稻連作”模式基礎上創新而來,變“一稻一蝦”為“一稻兩蝦”,不僅提高了稻田綜合利用率,而且克服了原有模式商品蝦規格小、產量低、效益差的缺點。
潛江市水產局總工程師陶忠虎介紹,該技術規程歷時3年出爐,凝聚了眾多權威專家心血。該技術規程共12章節24條,規定了潛江龍蝦“蝦稻共作”的定義、養蝦稻田環境條件、養殖模式、病害防治、防止敵害和捕撈、水稻栽培與管理以及潛江龍蝦質量標準、標志、包裝和運輸技術要求等。
今年5月上旬中國漁業協會組織的評審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蝦稻共作”代表了當前我國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的最高水平。標準實施后,將極大推動水產品標準化養殖進程,帶動全國小龍蝦產業健康發展。(來源:農村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