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
●現狀:這批活著的中華鱘健康狀況堪憂,已失去科研價值,又達不到放流標準
●反思:對于民營企業(yè)自愿參與保護中華鱘的行為,國家沒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三個月來,廈門中華鱘繁育基地里200多尾中華鱘的命運一直牽動著廈門市民的心。昨日,農業(yè)部水野辦有關專家來廈調研后,對中華鱘健康情況和企業(yè)馴養(yǎng)能力出具了評估報告。令人遺憾的是,結果顯示,目前半數以上中華鱘達不到放流標準。
建議對中華鱘加強培育后放流
前天,專家組抽檢了繁育基地內的31尾中華鱘,結果顯示,這些中華鱘的平均體長為154厘米,平均全長186.8厘米,平均體重37.5公斤,個體大小甚至不到正常值的一半,健康狀況堪憂。
此前,曾有專家的建議是將部分中華鱘留作科研用途,大部分放流。但昨日,以上兩種可能性在現階段都遭到了專家組的否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危起偉教授坦言,目前生還的中華鱘外傷較多,已經失去了科研價值。同時,半數以上魚的尾鰭和臀鰭都被磨光了,即使放流到自然界中也難以存活。他建議,下一步要對這些中華鱘加強培育,以期達到放流標準。但如果部分魚確實已經失去了繼續(xù)救助的價值,要考慮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
對民企參與珍稀動物保護應慎重
實事求是地從結果來看,這并不是一個成功的保護案例。十年前,當中華鱘保護事業(yè)剛起步時,廈門松浩實業(yè)自愿加入到保護隊伍中。但是,隨著松浩實業(yè)老板李庭前的欠債逃離,事件演變成了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國家農業(yè)部水野辦的相關負責人在昨日表示,中華鱘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禁止交易和買賣,難以產生經濟價值。而對于民營企業(yè)參與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行為,國家也沒有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持。此次事件確實有許多遺憾值得反思。
對于是否還鼓勵民營企業(yè)以飼養(yǎng)方式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國家農業(yè)部水野辦副主任肖放坦言,未來將十分慎重。如果允許民營企業(yè)加入保護隊伍,那么政府要考慮給予一定政策支持。同時,一旦企業(yè)的保護行為出現問題,比如形成事實棄養(yǎng),也應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應對和約束。(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