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現在太輕松了,可以一邊玩游戲,一邊養蝦。再也不用每天七八點早起就繞著200~300畝的蝦塘跑,憑著經驗一邊看水透明度,一邊還要帶著試劑測酸堿度,忙活半天。”
福州馬尾瑯岐庸秀養殖場的老楊養蝦變得如此輕松,這是外人難以想像的。
原來不久前,老楊在蝦塘里裝上了智能感應器,只要通過手機,就能遠程實時監控蝦塘的溶氧量、水溫、pH值、氨氮含量等;任何一個指標出問題,也不用到蝦塘調配,用手機就能實現遠程遙控啟動相應設備調配。
不用到現場可知水環境數據
昨日,記者走訪了位于瑯岐的庸秀養殖場,偌大的池塘里似乎跟其他的養殖場區別不到。細看才發現,20畝的蝦塘里,每隔一段距離,布置了6個“鴨子”式的裝置。“鴨子”上面頂著面板,其實是太陽能接收器,為整個感應器提供電源,順著細細的脖子下來,中部是一塊浮板,上面是數據采集器,而底部沒入水中的則是感應棒。
在老楊的手機上,記者看到了蝦塘里各種水環境數據。老楊介紹說:“數據實時更新到我的手機上,我可以隨時監控養殖情況,不用親自到現場。”
老楊說,以往養蝦,都是看天憑經驗吃飯,白天根據水的透明度還能判斷水里的溶氧量,半夜就很難判斷,一旦溶氧量太低,不及時開增氧機,蝦就會得病,嚴重的會慢慢死去,即使后面再補氧也來不及。今年年初老楊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為此還損失了5萬元。當然可以一直給池塘供氧,但是高額的電費可承擔不起,200~300畝的池塘,增氧機每多開1小時,就要多掏100多元電費。
未來一個農民可管100個魚塘
為庸秀養殖場提供設備技術支持的中農宸熙福建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炮思告訴記者,通過數據分析,系統會告訴他們什么時候該開啟增氧機、提高水溫、投放食料。當然,隨著相應設備并入物聯網系統后,就能實現用手機遠程遙控魚塘里的各種設備開啟等,可完全替代人工。
吳炮思說,我國現在的情況是一個農民管1~2個魚塘,未來我們的目標是一個農民管100個魚塘,每畝魚塘每年為農民降低一兩千元的成本。
據了解,目前,這套智能水產養殖系統在福清、瑯岐等地投入試驗,并在馬尾成功下線生產感應設備,下一步將逐步推廣開來。(來源:都市海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