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上海市水產研究所苗種技術中心打包、裝箱的9千尾全人工繁殖的長江刀魚苗種首次在長江口成功放流。此舉在國內尚屬首次,意味著上海市水產研究所掌握的長江刀魚全人工繁殖技術可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使長江刀魚這一長江口重要珍稀經濟增殖放流物種能夠實現持續的、規模化的增殖放流。
首次成功放流的背后蘊含著諸多技術研發和技術革新。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研究人員突破刀鱭子一代親本培育、催產、受精卵室內集約化孵化、魚苗室內水泥池培育等技術難關,實現長江刀魚苗種規模化繁育,為增殖放流提供充足的數量保證。而長江刀魚生性兇猛、應激能力強、“離水即死”,這些特性決定了長江刀魚起捕、裝箱、運輸等多個環節與其他放流魚類在操作上有所不同,為此,科研人員經過反復試驗,通過大量實際操作的經驗積累,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長江刀魚放流的操作方法,為今后實現長江刀魚規模化增殖放流提供技術保證。
長江刀魚的人工增殖放流可補充大量的苗種資源,是恢復和增加長江刀魚資源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于促進長江流域的生態修復和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來源:上海市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