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鱭,俗稱刀魚,與長江鰣魚、河豚并稱“長江三鮮”。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等多因素的影響,刀鱭資源急劇衰退,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上海在打擊非法捕撈的同時,全面掌握了刀鱭人工繁育的技術。16日,10萬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鱭苗種被成功地放流長江。
上海市農委人士說,刀鱭苗種成功放流長江,標志著刀鱭人工繁育科研成果在漁業產業中的實際應用。持續開展刀鱭的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復和增加長江刀鱭資源的有效手段。
據了解,此次放流的10萬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鱭苗種,規格在6至8厘米。放流前,上海市漁政監督管理部門按要求對刀鱭苗種進行了種質鑒定、藥殘檢測及疫病檢疫,并現場進行了驗收,確保放流苗種的質量符合要求。
專家告訴記者,刀鱭,俗稱刀魚、毛刀魚,為江海洄游性魚類,與長江鰣魚、河豚并稱“長江三鮮”。史上長江刀鱭資源較為豐富,近幾年來,由于過度捕撈及生態環境惡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刀鱭資源急劇衰退,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且個體小型化嚴重。但市場的需求卻有增無減,甚至到了有價無市的窘境。2012年的清明前后,三兩左右規格的刀鱭市場售價竟高達每公斤1.8萬元。
為保護長江刀鱭資源,一方面上海加大了對非法捕撈的打擊力度,嚴格執行刀鱭的專項特許捕撈制度。另一方面,科研部門積極探索刀鱭的人工繁殖技術,首次通過采捕野生長江刀鱭種苗開展人工養殖。
據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的技術人員說,刀鱭是一種溯河產卵魚類,必須經過水溫、水流等外部因子的刺激,性腺才能發育成熟,具有許多純海水或純淡水魚類所不具備的獨特的生理、生態及生物學特性,其繁殖的生態條件較為苛刻。2011年,上海取得了刀鱭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成功獲得了人工繁育的子一代親本。去年,科研人員采用2011年人工繁育并養殖的子一代親本,經人工催產,成功培育出大規格刀鱭苗種12.3萬尾,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實現了苗種的規模化生產。今年,又成功培育出25.5萬尾苗種。至此,刀鱭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日趨成熟并實現可控的、穩定的苗種規模化生產。(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