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動態
中國科學家首次敲除斑馬魚1號染色體全基因
作者:來源:辦公室 發布日期:2014-10-13 00:00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doZoom(18)">大】【中】【小】
新華網武漢10月10日電(記者黃艷)10日,斑馬魚1號染色體全基因敲除計劃結題會暨第二屆全國斑馬魚PI大會開幕式在武漢召開。會上科學家們宣布,中國科學家基本敲除了斑馬魚1號染色體上的1333個基因,這也是世界上科學家首次完成斑馬魚1號染色體全基因敲除計劃,為研究人類疾病演化及治療奠下科學基石。
斑馬魚,因全身布滿多條藍色條紋似斑馬而得名。其基因和人類相似度達到87%,有“水中小白鼠”之稱。然而,與小白鼠相比,斑馬魚的繁殖力強、發育迅速、胚胎透明、體外受精、體外發育等生物學特征,更加便于科學研究,已經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研究的新寵。
據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理事長、清華大學孟安明院士介紹,斑馬魚的鰭、鱗和部分心臟都可以再生,對人類截肢再生治療意義重大。另外,雌性斑馬魚每批產卵300枚,胚胎在24小時內就可以發育成形,這使得生物學家可以在同一代魚身上進行不同的實驗,進而研究病理演化過程并找到病因。
“斑馬魚1號染色體全基因敲除計劃”啟動于2013年2月,由朱作言、孟安明院士等人發起,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牽頭,聯合全國38家實驗室共同參與。
基因敲除是指針對某個感興趣的遺傳基因,通過一定的基因改造過程,令特定的基因功能喪失,并研究可能進一步對相關生命現象造成的影響,進而推測該基因的生物學功能。
孟安明說,這項計劃被譽為中國生命科學史上的壯舉,其目標是將斑馬魚1號染色體上1333個基因逐個敲除,然后破解這些基因的功能,建立各類發育和疾病模型,從而展開遺傳發育機制以及藥物篩選研究。
記者還了解到,這項計劃的所有科學材料和數據都通過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免費向國內外學術界公開。
目前,全世界研究斑馬魚已有30多年歷史,迄今已鑒定有8000多種斑馬魚突變體(致病基因),其中有2000種能讓人、魚共患的疾病。(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