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水產局公布《荊州市水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方案》,全方位謀劃荊州水產業的未來。方案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漁業總產值1000億元,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全面協調發展,建成全國淡水產品主要生產加工基地和現代漁業示范區、全國淡水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傳播中心、會展貿易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漁業文化旅游中心,引領全國淡水漁業發展。
方案提出,2015-2020年,荊州在養殖業上將形成設施完善、裝備配套、技術先進的高標準精養魚池基地150萬畝、設施漁業基地100萬平方米,建成全國淡水產品主要生產基地和現代漁業示范區,年產值350億元以上。加工、制造業方面,建成以湖北大明為代表的荊州中心城區水產品加工園和以洪湖德炎為代表的洪湖水產品加工園,年加工轉化能力80萬噸以上,加工轉化率60%以上,加工產值200億元以上;建成一批魚藥、魚肥、魚具、魚飼料生產企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在物流、旅游、會展業方面,建成國家級荊州淡水產品批發市場,形成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價格形成體系、信息發布體系;建成全國淡水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傳播中心,年交易總額200億元;建成水簇館、美食購物中心、后湖水上公園,海子湖、洪湖休閑旅游度假村,年觀光旅游收入100億元;建成全國淡水漁業會展中心,常年開展產品交易、商貿洽談、技術研討和技術交流,年會展收入50億元以上。
同時,在品牌體系建設方面,水產品商標注冊將達到1200個以上,知名商標30個以上、著名商標10個以上、馳名商標3個以上、無公害水產品400個以上、綠色水產品20個以上、有機水產品20個以上、國家地理標志水產品10個以上。建成水產品加工企業60家,其中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20個、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0個、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年加工轉化能力達到80萬噸,加工水產品50萬噸,加工產值200億元。(來源:荊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