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曹文宣院士的辦公室,占滿一整面墻的書柜上,擺著的幾乎都是魚類科研書籍和資料。桌子上厚厚的文稿紙堆里,食人鯧、雅魚等魚類標本十分顯眼。
近日,在東湖之濱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80歲高齡的曹文宣院士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從捕魚、養魚,聊到烹魚、吃魚,言談中,曹院士不時提到他的憂慮:半個多世紀以來,不少當年產量可觀的長江淡水魚種,如今面臨著種群減少、品質退化的險境。
中國,特別是“千湖之省”湖北,如何持續保有優質的魚類品種?曹文宣陷入沉思。
【大家名片】
曹文宣
四川人,1934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長期致力于魚類生物學、魚類生態學研究,以及長江魚類資源和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研究,在魚類分類學、魚類生態學及其應用領域的研究均有深厚造詣。
一道清蒸魚牽出的疑問
科研工作之余,曹文宣喜歡下廚。“我做的清蒸武昌魚,3歲的孫子最愛吃。”他笑著告訴記者,烹魚50多年,他一直樂在其中。
1955年,曹文宣大學畢業,來到中科院水生所梁子湖魚類生態野外工作站,研究新發現的魚種團頭魴。那時,支起火爐燒一鍋長江魚湯,是艱苦歲月中的無上美味。
正是在那段時期,他和同事們經常點著煤油燈,在實驗室熬夜觀察團頭魴的發育過程,繪制胚胎圖。他們的研究成果,很快讓團頭魴實現量產。團頭魴,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昌魚的學名。
后來,他向東湖風光村一家知名魚館的老廚師學會做清蒸武昌魚。曹文宣說,廚師們烹魚,一般會根據魚的個體大小選擇食材,而他卻更看重魚齡。以他的經驗,兩年生武昌魚肉質最佳,太小或太老,口感都會打折。這也成為他烹魚的獨到經驗。
不過近年來,他的烹飪樂趣已經大大減少。“我烹魚不喜歡放太多調料,這樣會搶走魚本來的鮮味。但從市場買回的魚味道寡淡,調料放少了或者放多了,都很難吃。”曹文宣說,挑不到上好的食材,讓他既苦惱,又疑惑:為何江魚不復當年美味?
為改善家魚品質開良方
經過調查研究,曹文宣發現,包括青、草、鰱、鳙“四大家魚”在內的不少長江魚類,在人工養殖時,魚的密度高,親本群體小,近親繁殖嚴重,導致種群出現退化現象。
在一些學術研討會上,曾有不少養殖大戶向曹文宣訴苦:他們養的魚抗病能力差,生長發育不良,他們不得不使用更多的漁藥和肥料,后果是魚的品質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湖北省淡水魚產量多年排名全國前列。但數量的增加,并沒有帶來質量的提升。目前,鄂州市水產部門已在梁子湖開建原種場,利用部分水域條件較好的湖汊建立團頭魴保護區,但成效尚未顯現。
1972年,在人工馴養武昌魚的過程中,為提升梁子湖武昌魚的品質,曹文宣曾深入公安縣境內,從洞庭湖長江入湖口附近的淤泥湖,捕獲多尾野生武昌魚種帶回,與梁子湖的馴養武昌魚交配,取得可喜成果。曹文宣認為,如果現在還能在長江尋找到品系很好的野生魚種,與人工養殖的江魚進行雜交,將為改良家魚品質帶來新的希望。
野魚種苗難尋凸顯尷尬
不過,眼下要想在長江尋找到合適的野生魚類種群,并非易事。
2004年,曹文宣在洞庭湖考察時,漁民捕撈的場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7月初,禁漁期剛剛結束,但漁民撈上來的魚小得不能再小:9厘米長的草魚、5厘米長的鯉魚……都變成了盤中餐。”
長江魚類資源迅猛減少,讓曹文宣十分憂慮。他介紹,1960年,長江干流捕獲的魚苗量可達1000億尾,其中,湖北“四大家魚”的魚苗捕撈量就達200億尾。每年5月至7月,江蘇、廣東等地漁民,都會到長江中游干流捕撈魚苗。由于長期過渡捕撈,加上受人類活動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以后,這樣的盛況再也沒有出現。
最近,曹文宣通過新聞關注著美國五大湖區“亞洲鯉”泛濫的現象。在長江種群銳減的“四大家魚”,卻在密西西比河迅猛繁殖,不僅個頭大、品質高,而且種群龐大。他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人幾乎不吃這些有細刺的淡水魚,讓它們有充分繁殖的時間和空間。
“回過頭來看長江,保護好野生魚類資源,迫在眉睫。”曹文宣說。
多方呼吁長江十年禁漁
上世紀50年代,梁子湖區常常能捕獲六七斤重的野生武昌魚;上世紀80年代,長江湖北段常常能看到成群江豚嬉戲的畫面。如今的長江,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鰭豚、白鱘已蹤影難覓,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江豚數量不及千頭。野生武昌魚、“四大家魚”是否會步其后塵?該從何處尋覓野生良種來復壯長江魚?這些問題,曹文宣不止一次提出。
在他看來,保護好長江野生魚類資源及其遺傳的多樣性,無論對野生魚類本身,還是對人工養殖的江魚,都非常重要。
采訪中,曹文宣辦公桌上的電話多次響起。一本臺歷上,密密麻麻寫著他未來幾周的科研學術活動行程。他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還只批閱了一半。
1973年深入洞庭湖考察時,下水撈魚的曹文宣曾感染血吸蟲病;1976年在青藏高原,他在烈日下長時間俯身湖面尋找新魚種,患上了白內障,雙眼經過多次手術。如今,80歲高齡的他仍然常年奔走在全國各地,在眾多學術會議、公益活動中,一遍又一遍地呼吁:十年禁漁!
曹文宣說,若非如此,多年后,長江之中可能再也無魚可捕;而人們的餐桌上,也難有味道鮮美的淡水魚了。(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