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份,大部分魚類已放養結束,漁業生產開始進入生長管理階段,由于4月份氣溫不穩定對魚類生長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養殖人員和管理人員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生產管理工作,降低不必要的損失。
一、保持一定的水位
保持一定水位好處主要有:一是保持水溫和水質的相對穩定。池水越深,水體儲存的熱能不易散失而使水溫升高,溫度也相對穩定,對魚類生長有利;若池水過淺,熱能散失較快,不僅水溫難以提高,而且變化頻繁,對魚類產生不利影響;二是可減少敵害生物隨水入池的危害。生產中經常發生魚池在加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隨水帶進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和野雜魚等,數量過多時就引發疾病,還與養殖魚類爭食爭氧,對養殖魚類產生不利影響。4月份因水溫還比較低,它們尚未繁殖,水中基本沒有它們的卵和幼體,抓緊這一有利時機多進水,是減少日后有害生物過多引起危害的有效措施。
二、 提早調節水質,創造適宜環境
由于4月份水溫仍然偏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強,二氧化碳不能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利用,加之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和魚類等生物的呼吸作用又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使水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升高,直接對魚類產生刺激和麻痹,同時水體中的有機酸協同配合,使池水pH值下降呈酸性,對魚類產生較大危害。因此,必須提早調節水質,為魚類創造適宜環境。調節水質的方法:施用石灰和磷肥,提高水體的鈣、磷含量,改善水質條件和魚類生理代謝狀況,可有效防止因水質惡化引發魚病和魚類死亡。
三、提早防治魚病,降低病害損失
經過一個冬天,大部分池魚都經過捕撈、運輸進入魚池,魚體抵抗力較差,極易感染疾病。生產實踐證明,4月初進行藥物防治,進行一次殺蟲和殺菌的藥物預防,能夠大量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母體和幼體,控制病情的擴散與蔓延,比發病高峰期大劑量用藥治療損失小得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病效果。
四、注意及早開食和施肥
進入4月份,氣溫逐漸回升,當水溫達到10℃以上時,要注意觀察魚的活動、吃食情況,養殖肥水魚為主的池塘,應根據水質肥瘦和水體透明度情況追施有機肥,以培養水中天然餌料,一般每畝施發酵后有機肥100公斤左右;以養雜食性或吃食性魚為主的池塘,應盡早定點定時投飼一些商品飼料,投喂方法為晴朗天氣隔天投喂一次,投飼量為池塘中吃食魚體重的0.5%左右,以后隨著水溫的升高逐步增加投飼量和投飼次數。(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