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動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稱:黃海生態區具有全球保護價值
作者:來源:辦公室 發布日期:2015-05-12 00:00字體大小:【大】【中】【小】
中國海洋報訊 世界自然基金會5月6日在《重振海洋經濟——2015年行動方案》中指出,中國的黃海生態區覆蓋了包括渤海、黃海和長江河口在內的4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具有全球保護價值。
該報告稱,全球海洋的價值已經可以媲美當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價值,但是其可利用資源正在急劇減少。全球主要的海洋資源價值保守估計達24萬億美元,若與全球十大經濟體相比,海洋每年可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總值可達2.5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七。
根據該報告,海洋GDP的2/3依賴于海洋的健康狀況,海洋資源左右著人類的生命與生計,而臨近崩潰的漁業、大量被砍伐的紅樹林以及逐漸消失的珊瑚礁和海草床等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正在造成威脅。
為了重振海洋的生產力,全球必須采取緊急行動,以免為時過晚。為此,該報告提出8項可實現的具體行動,而當務之急是優先開展8項行動中的前3項,即:確保在聯合國《2015年后的發展議程》包括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體現海洋恢復的重要位置;解決海洋變暖和酸化問題;各國應切實履行到2020年保護和有效管理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這一既定目標,并爭取在2030年把這一比例增加到30%。
在談到中國時,該方案指出,中國是水產品生產、加工和進出口大國,但是中國的海洋現狀更為嚴峻,例如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00佳”生態區域之一的黃海生態區,覆蓋了包括渤海、黃海和長江河口在內的4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具有全球保護價值。但是這一地區也是中國海洋資源消退最快的地區之一,黃渤海地區90%的漁業資源已經商業性滅絕。(來源:海洋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