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靖江段建有中華絨螯蟹鱖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中華鱘、白鱘、胭脂魚等珍稀魚類的重要洄游通道和索餌場,也是“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不可替代的自然棲息地之一,具有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自2021年以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已經連續4年對長江靖江段進行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今年10月21日-23日,科研人員連續開展2頻次監測,采集鑒定土著魚類22種,相比去年同期物種數增加6種。出水個體最大魚類為鳙,體重5097.8克,本次監測還采集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胭脂魚1尾。
長江靖江段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喜人。“濕地精靈”反嘴鷸在江灘棲息覓食。“鳥界國寶”東方白鸛在江面振翅飛翔。眼下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這里“安家落戶”,見證靖江長江生態環境的變遷。經過近3年的觀測,馬洲島發現各類生物物種770余種,鳥類物種數從首次觀測的55種增至221種,分別約占中國、江蘇鳥類種數的14.7%、45.9%,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38種。
近年來,靖江市實施岸線“增綠”,推進長江岸線整治修復、生態綠化,相繼建成牧城生態園、大橋生態園、音樂花海廣場、東線第一帆公園、江蘇靖江濱江省級濕地公園等多個重點項目。未來,靖江市將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不斷推動長江生態整體恢復和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保護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