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當涂縣塘南鎮6.8萬畝的螃蟹陸續進入了第四次蛻殼階段,而連日的高溫使得蟹塘水溫不斷升高,給螃蟹的生長帶來了影響。塘南鎮的養殖戶們創新養殖技術,通過精心種植水草、啟動增氧系統等一系列科學管理措施,確保螃蟹能夠安然度過高溫期,健康成長。
俗話說:“蟹大小,看水草”。“種草”是螃蟹養殖“當涂模式”的技術核心之一。在當涂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支持下,養殖專家和蟹農們合作探索出了以“種草、投螺、調水、合理放養密度、多品種配養”為核心的河蟹生態養殖技術,找到了在當涂養好蟹的“秘籍”,并在華東地區推廣。
清晨5點,在塘南鎮白馬村的海濱水產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郁郁蔥蔥的水草為螃蟹提供了天然的庇護所。蟹農們正細心地檢查著蟹塘的水質,打撈多余的水草,做好投喂工作。
“水草不僅能夠凈化水質,還能為螃蟹提供涼爽的棲息環境,是河蟹養殖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據海濱水產專業合作社社長楊海兵介紹,工作人員每天巡塘時,都會仔細觀察水草的覆蓋情況,并根據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整,過稀要及時補,過密要打撈,確保水草密度適中。
再有一個月左右,螃蟹就要上市了,楊海兵說:“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把螃蟹養大,品質搞好,產量提高,然后獲得豐收!”
(通訊員:廖志偉 責任編輯: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