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沙江攀枝花段的一處江岸邊,一袋袋魚苗依次排開,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市民代表拎著水桶,將其中的魚苗緩緩放入江中。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攀枝花于近日開展2024年度天然水域魚類增殖放流活動,7萬余尾珍稀魚苗“安家”金沙江。
流經攀枝花的金沙江、雅礱江和安寧河是長江水系的一部分。長江十年禁漁進入第四年,這些天然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情況如何?要加快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讓水生生物棲息地得到更好的修復,還應該做些什么?近日,記者在攀枝花開啟了一場“尋魚之旅”。
看現狀
種群資源和數量逐步恢復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細鱗裂腹魚3條、巖原鯉3條、四川白甲魚2條,四川省省級保護魚類西昌白魚4條……”這是5月26日攀枝花一生態監測點位工作日志上記錄的內容。
“前幾年西昌白魚在攀枝花幾乎消失,但這次從5月23日到5月27日都監測到了西昌白魚的身影。”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站站長張良雄感慨,如今在攀枝花,長薄鰍、短須裂腹魚等魚類野生種類、數量也明顯增加。
據張良雄介紹,攀枝花境內天然水域長江特有魚類品種原始記錄共有90多種,由于無序捕撈等原因,一度下降至30余種。
長江十年禁漁以來,攀枝花每年組織增殖放流活動,已累計增殖放流各類魚苗600余萬尾,還建成兩個專業化魚類增殖放流站——觀音巖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站、雅礱江二灘·桐子林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站。
通過科研攻關,目前觀音巖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站已經成功突破前鰭高原鰍、前臀鮡、裸體異鰾鰍鮀三種珍稀魚類的人工繁育技術;雅礱江二灘·桐子林水電站魚類增殖放流站掌握了細鱗裂腹魚、金沙鱸鯉、巖原鯉、長薄鰍等珍稀魚類的人工繁育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繁育、放流。
近3年來,攀枝花聯合四川農業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多家院校、科研機構,對全市天然水域開展了4次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據監測,全市水域范圍內長江特有魚類品種已上升至40余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3種,種群資源和數量得到了豐富。”張良雄說。
謀轉變
生物保護轉向生態保護
長江十年禁漁以來,攀枝花先后出臺實施方案、就業扶持等政策措施,對139艘船、273名漁民實施建檔立卡,妥善安置退捕漁民。
“其實在禁捕之前,我們已經明顯感覺到雅礱江的魚類越來越少,收入越來越低。”張必華原是鹽邊縣漁民,他說,“上岸”后,他種起了芒果、開起了農莊,一年的收入比打魚還高。
張必華還加入攀枝花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成為一名“護魚人”,義務開展禁捕巡邏、清除水域垃圾、收集反饋線索。
除了妥善安置退捕漁民,如何讓水利工程與生態和諧共存,是另一個需要思考的課題。
長江的魚兒大多具有洄游產卵的習性。隨著金沙江、雅礱江梯級開發,天然河道被大壩攔截,洄游通道受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生生物的繁衍和生態平衡。為此,攀枝花境內的金沙水電站建起了長江干流首座過魚通道,讓魚兒有了回家“專線”。
“這幾年,攀枝花一直在推動水域生物保護向生態保護轉變。”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推行“河長+警長+檢察長”三長聯動制度,針對非法捕撈、非法排污等行為,完善信息共享互通、線索雙向移送、協作開展調查等機制;健全“街道+社區+網格+微河道管家”制度,成立民間志愿護河服務隊21支;創立“人防+智防”制度,實現主要水體監測預警信息化、可視化、及時化,“攀枝花水環境質量已連續3年排全省第一。”
再破題
持續修復生物資源多樣性
“此前我們進行魚類資源調查,在金沙水電站庫尾、金沙江干流、塘壩河等6個斷面采樣魚類2283尾,發現其中鯉科魚類種類最多,占比47.73%;鲿科魚類占比15.91%;鰍科魚類占比13.64%。”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數據表明,攀枝花的天然水域魚類品種仍較單一,鯉科魚類占比大,生物資源多樣性還需持續修復。
“十年禁漁給長江生物多樣性恢復帶來了契機,但是長江鱘等旗艦物種仍處于極度瀕危狀況,僅靠自然繁衍很難實現種群延續和擴大。擴大珍稀魚類增殖放流規模,能更大力度恢復其野外種群。”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劍表示,還應加大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技術研究力度,強化以長江珍稀瀕危物種為重點的水生生物研究保護力量。
四川農業大學副教授嚴太明長期從事金沙江流域魚類多樣性調查研究。他認為,在禁漁的同時,還應著力保護魚類生境,開展水生生物棲息地修復,關注河流連通性,將“開發中保護”轉變為“保護中開發”,將“看得見的保護”延伸到“看不見的保護”,補救因水電工程建設和經濟建設等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構建健康河湖水生態系統。
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是攀枝花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舉措之一。
攀枝花與涼山州、麗江市、楚雄州等簽訂聯防聯控協議,加大交界水域監管執法力度,對重點水域、重點地域進行跨區域聯合實地巡查。“我們將繼續構建常態化、多層次的生態環境執法協作機制,常態化打擊整治、長效化生態修復,努力實現河暢、水清、魚游、岸綠的美麗景象。”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