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支點建設的“五個功能定位”,加快建設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區為其中之一。
湖北是水產大省,淡水魚產量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把交椅”。眼下,我省在做強常規品種的基礎上,做大小龍蝦、黃鱔、龜鱉等特色品種,全力打造“一魚一產業”。
作為我省漁業方陣的“特種兵”,湖北富漁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母種繁育、甲魚苗工廠式孵化、成品養殖為主的現代漁業企業。今年3月底,公司獲批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主體。“讓現代漁業聯農帶農,富‘甲’一方,我們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董事長李名富充滿信心。
用上環保“地熱+空氣能”
甲魚住進“水暖房”
4月2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大冶市東風農場管理區,湖北富漁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此。
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恒溫大棚,一共11座,滿滿“住”著200多萬只甲魚。“這是最先進的第六代恒溫大棚,采用更加節能環保的地熱、空氣能循環加溫系統,通過埋在池底的管道為甲魚池水加溫。”公司總經理喬建平介紹,“甲魚喜溫,讓它們住進‘水暖房’。”
走進棚內,頓感熱氣騰騰,室溫顯示為31℃。黑暗中,記者拿手電筒一照,14個精養池整齊排列,水池里不時冒出一只只甲魚的小腦袋。見有人來,膽小的甲魚立即潛入水中。
池邊的層層掛網上,一只只甲魚正趴伏著,優哉游哉。“這是甲魚的休息區,若嫌水里擠,就‘上網’玩玩。”喬建平笑著解釋,通過掛網,可增加養殖密度。
水體有股淡淡的中藥味。原來,該公司一直用中藥養甲魚,小甲魚破殼而出時,先用板藍根浸泡一周,以提高幼苗防病能力。待“移居”恒溫棚后,水體里再加入五倍子、益生菌等,起到消毒殺菌、助消化之作用。除了“藥補”,給甲魚的“食療”是純魚粉,不含添加劑。“到點開飯,工作人員將魚粉撒在飼料臺,甲魚自己爬上來吃。”喬建平說。
恒溫大棚還配備了全自動增氧設備,一天增氧幾次、增氧多少,自動調控。同時,溫度、濕度全按照甲魚的喜好設定,舒適感拉滿。
帶動83戶農戶養甲魚
畝純收入預計過萬元
正午時分,陽光直射。東溝閘村,大大小小的養殖池塘邊坡上,剛吃過午飯的甲魚爬出來曬太陽。
養殖戶李忠介紹,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水溫降低,甲魚潛入池底淤泥開始冬眠。“前兩天,甲魚才開始進食,少食多餐,慢慢來。”
富漁公司于2022年7月成立,當年底正式投產。2023年夏天,第一批苗種馴化成熟后,周邊83戶農戶買回苗種,發展甲魚養殖2000余畝。養殖過程中,如何消毒、調水、摻砂、抬飼料臺、控制水深和養殖密度等,公司全程指導。
李忠養殖甲魚17畝。他算了一筆賬,從富漁公司進回苗種25元/斤,放在大塘養,每長一斤需要飼料成本13元,待養到兩斤出售,即便按進價,每斤凈賺12元。按畝產1000斤計算,畝純收入可過萬元。“去年我沒賣,今年再養個半年,長到3斤以上可以賣更好的價錢!”
朱四水是村里唯一賣了甲魚的養殖戶。一口4畝的塘,投苗2600斤,賣魚4700斤,魚雖不大,仍凈賺2萬余元。加上大冶市對精養魚池按5000元/畝補貼,朱四水拿到手4萬余元。眼下,他正忙著改造池塘,在邊坡上加鋪一層磚。“去年用網兜護坡,易破不說,甲魚鉆進去常被卡住。今年鋪上磚,投入3萬元,管用好多年。”朱四水認準了甲魚養殖,決定大干一場。
東風農場管理區副書記熊建坤介紹,富漁公司在當地采取“三提供一回收”政策,提供苗種、提供飼料、提供技術,再高于市場價回收,這種模式有助于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從母種繁育到精深加工
深挖甲魚全產業鏈
春暖花開,富漁公司搶工搶時,300畝母種基地、2萬平方米陽光大棚、600畝外塘示范基地施工正酣。
“我們要‘做給農民看、帶動農民干、領著農民賺’。”據李名富介紹,建廠一年多,目前只是小試牛刀,今年這些項目將悉數建成、投產、達效。屆時,母種基地100口繁育池,將年產苗1200萬枚。這些苗種經恒溫大棚和陽光大棚馴化,規避成長初期的風險后,絕大部分交給農戶投放外塘養殖。
李名富曾在浙江養甲魚30年,甲魚主要銷往杭州批發市場。目前,公司選址還地橋鎮,正在新建一座加工廠。據悉,加工廠將分“三步走”——初加工,上自動化宰殺設備,做成甲魚凈菜;深加工,開發甲魚湯、紅燒甲魚等預制菜;精深加工,與科研院所合作提取甲魚肽等。
“加工廠還將配套冷鏈倉儲,進行甲魚活體儲存,以實現錯峰銷售。”李名富說,“甲魚從母本到產蛋,再到孵化、馴化、成魚養殖,再加工、銷售,實現全產業鏈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